等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等我们各自走出盛夏

淋过几场雪花

想念还会再发芽

等我们各自走出盛夏

淋过几场雪花

想念还会再发芽

等我们各自学会长大

愈合几道伤疤

心愿开出几朵花

那年的故事写进晚霞

难过时记得抬头看它

等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聊聊从前的大话

我多想一觉醒来回到有你的夏

还不用把你牵挂

那穿过小城的风拉着我们的手

说别急着去远方

那一片夜空的星听过太多太多

我们未来的计划

多年后想起了谁它就眨了一眨

好像在学你说话

多希望后来闭上眼

少年还站在榕树下

肩上蝶明天飞去哪

都舍不得把你丢下

多希望那时间的手

别擦去你天真的脸颊

青春醒过来的刹那

谢谢你陪我说过梦话

等我们各自走出盛夏

淋过几场雪花

想念还会再发芽

等我们各自学会长大

愈合几道伤疤

心愿开出几朵花

那年的故事写进晚霞

难过时记得抬头看它

等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聊聊从前的大话

多希望后来闭上眼

少年还站在榕树下

肩上蝶明天飞去哪

都舍不得把你丢下

多希望那时间的手

别擦去你天真的脸颊

青春醒过来的刹那

谢谢你陪我说过梦话

等我们各自走出盛夏

淋过几场雪花

想念还会再发芽

等我们各自学会长大

愈合几道伤疤

心愿开出几朵花

那年的故事写进晚霞

难过时记得抬头看它

等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聊聊从前的大话

LLaMA-Omni 开源语音交互大模型

LLaMA-Omni是基于Llama-3.1-8B-Instruct构建的低延迟、高质量的端到端语音交互模型,旨在实现GPT-4o级别的语音功能。

HF链接https://huggingface.co/ICTNLP/Llama-3.1-8B-Omni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9.06666

代码链接https://github.com/ictnlp/LLaMA-Omni

总的来说,LLaMa-Omni的训练方法第一阶段类似Qwen2Audio模型,都是用whisper large作为音频编码器,“输入文本-语音特征-文本”的输入,输出文本,用于训练LLM和 Speech Adaptor 。第二阶段,为了将文本输出转成语音输出,固定LLM和 Speech Adaptor, 用 LLM输出的隐藏状态作为输入,生成与语音响应对应的HUBERT离散单元序列,然后使用该序列合成语音。缺点:hubert token合成的语音生硬、缺乏声学信息,后续可以替换为WavTokenizer 或者 RVQ【encodec、soundsream】的方法合成带声学特征的语音。因为输出的是离散的hubert token,可以一边输出,一边流式合成语音。第一阶段本质上是让LLM拥有“耳朵”,第二阶段是让LLM能够”说话“。但一二阶段分离训练会不会导致第一阶段LLM学习到的都是一些语义知识,声学信息都损失掉了,这样的话即使在第二阶段替换不同的token方法也很难从LLM的输出中学习到声学信息。另外,在数据集的制作上,使用LJSpeech数据集训练了一个TTS,缺乏丰富的情感控制,后续可以考虑使用Seed-TTS /cosyvoice/SeedTTS 等情感可控的等语音合成方法来合成响应的音频。 对于LLM主干网络的选择,可以考虑使用Qwen2Qudio这样的经过音频预训练过的LLM模型和语音编码器作为主干,只需要对音频解码器进行第二步的解码器微调训练。

自从OpenAI推出了GPT-4o之后,它开启了语音交互大模型的大门。国内相继也有很多大公司和创业公司开始模仿它,计划推出自己的语音交互大模型。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通常只支持基于文本的交互,而GPT4o的出现使得通过语音与LLM交互成为可能,按照极低的延迟响应用户的指令,并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然而,开源社区在构建基于LLM的语音交互模型方面仍然缺乏探索。当前,实现与LLM的语音交互的最简单方法是通过基于自动语音识别(ASR)和文本到语音(TTS)模型的三段式级联系统,其中ASR模型将用户的语音指令转录为文本,TTS模型将LLM的响应合成为语音。然而,由于级联系统顺序输出转录文本、文本响应和语音响应,因此整个系统往往具有更高的延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LLaMA-Omni,这是一种新的模型架构,旨在与LLM进行低延迟和高质量的语音交互。LLaMA-Omni集成了预训练语音编码器、语音适配器、LLM和流式语音解码器。它消除了对语音转录的需要,并且可以直接从语音指令中以极低的延迟同时生成文本和语音响应。LLaMA-Omni在内容和风格上都能提供更好的响应,响应延迟低至226ms。此外,整个LLaMA-Omni模型仅需要在4个GPU上训练3天左右。

💪 基于Llama-3.1-8B-Instruct构建,确保高质量的响应。

🚀 低延迟语音交互,延迟低至226 ms。

🎧 同时生成文本和语音响应。

♻️ 仅️使用4个GPU,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完成训练。

语音交互大语言模型发展历程

SpeechGPT算法简介

  2023年,Dong Zhang, Shimin Li等人提出“SpeechGPT: Empower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with intrinsic cross-modal conversational abilities”算法。本文提出了SpeechGPT,这是一种具有内在跨模态会话能力的大型语言模型,能够感知和生成多模型内容。通过离散语音表示,作者首先构建了SpeechInstruct,这是一个大规模的跨模态语音指令数据集。此外,作者采用了一种三阶段训练策略,包括模态适应预训练、跨模态教学微调和模态教学链微调。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SpeechGPT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可以遵循多模态人类指令,并突出了用一个模型处理多种模态的潜力。

SALMONN算法简介

   2024年,Changli Tang, Wenyi Yu等人提出“SALMONN: Towards generic hearing abilities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算法。SALMONN是一个支持语音、音频事件和音乐输入的大型语言模型(LLM),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字节跳动共同开发。SALMONN可以感知和理解各种音频输入,从而获得多语言语音识别和翻译以及音频语音协同推理等新兴功能,而不是仅语音输入或仅音频事件输入。这可以被视为赋予了LLM“耳朵”和认知听觉能力,这使SALMONN朝着有听觉功能的通用人工智能迈出了一步。

Qwen2-audio算法简介

2024年7月,Yunfei Chu, Jin Xu等人提出“Qwen2-audio technical report”算法。作为一个大规模音频语言模型,Qwen2-Audio能够接受各种音频信号输入,并根据语音指令执行音频分析或直接响应文本。作者介绍了两种不同的音频交互模式:语音聊天 voice chat 和音频分析 audio analysis。语音聊天:用户可以自由地与 Qwen2-Audio 进行语音互动,而无需文本输入;音频分析:用户可以在互动过程中提供音频和文本指令对音频进行分析;作者已经开源了 Qwen2-Audio 系列的两个模型:Qwen2-Audio-7B和Qwen2-Audio-7B-Instruct。

LLaMA-Omni背景简介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已经成为强大的通用任务求解器,它们能够通过对话交互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大多数LLM目前只支持基于文本的交互,这限制了它们在文本输入和输出不理想的情况下的应用场景。最近,GPT4o的出现使得通过语音与LLM交互成为可能,按照极低的延迟响应用户的指令,并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然而,开源社区在构建基于LLM的语音交互模型方面仍然缺乏探索。因此,如何利用LLM实现低延迟和高质量的语音交互模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当前,实现与LLM的语音交互的最简单方法是通过基于自动语音识别(ASR)和文本到语音(TTS)模型的三段式级联系统,其中ASR模型将用户的语音指令转录为文本,TTS模型将LLM的响应合成为语音。然而,由于级联系统顺序输出转录文本、文本响应和语音响应,因此整个系统往往具有更高的延迟。

    相比之下,学者们相继已经提出了一些多模态语音语言模型,这些模型将语音离散化为标记,并扩展LLM的词汇表从而支持语音输入和输出。这种语音语言模型理论上可以直接从语音指令生成语音响应,而无需产生中间文本,从而实现极低的响应延迟。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涉及复杂的映射,直接根据语音生成语音可能具有挑战性,因此通常会生成中间文本来实现更高的生成质量,然而这会牺牲一些响应延迟。

LLaMA-Omni算法简介

LLaMA-Omni由语音编码器、语音适配器、LLM和流式语音解码器组成。LLM用户的语音指令由语音编码器编码,然后由语音适配器编码,然后输入到LLM中。LLM直接从语音指令解码文本响应,而不首先将语音转录成文本。语音解码器是非自回归(NAR)流式传输Transformer,其将LLM的输出隐藏状态LLM作为输入并使用连接主义时间分类(CTC)来预测对应于语音响应的离散单元的序列。 在推理过程中,当LLM自回归生成文本响应时,语音解码器同时生成相应的离散单元。为了更好地适应语音交互场景的特点,我们通过重写现有的文本指令数据并进行语音合成来构建一个名为InstructS 2S-200 K的数据集。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之前的语音语言模型相比,LLaMA-Omni在内容和风格上都能提供更好的响应,响应延迟低至226ms。此外,整个LLaMA-Omni模型仅需要在4个GPU上训练3天左右,为未来高效开发语音语言模型铺平了道路。

图1:LLaMA-Omni可以根据语音指令同时生成文本和语音响应,响应延迟极低。

LLaMA-Omni组成和算法流程

图2:左:LLaMA-Omni的模型架构。右图:LLaMA-Omni的两阶段培训策略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左图展示了LLaMA-Omni的模型的整体架构。它由一个语音编码器、语音适配器、LLM和语音解码器组成。详细的步骤如下所述:

  • 首先,将用户的提问语音输入到一个Speech Encoder模块中执行语音编码操作,作者使用Whisper-large-v3的编码器作为语音编码器E;
  • 然后,将其结果送入一个Speech Adaptor模块中。为了使LLM能够理解输入语音,作者引入了一个可训练的语音适配器,它能够将语音连续特征表示映射到LLM的嵌入空间中;
  • 接着,将语言适配器的结果送入一个大语言模型中。作者使用Llama-3.1-8B-Instruct3,这是目前最先进的开源LLM。它具有很强的推理能力,与人类的偏好非常一致。
  • 最后,将大语言模型的结果经过上采样之后送入一个Speech Decoder模块中。为了在生成文本响应的同时生成语音响应,作者在LLM之后添加了一个流式语音解码器D。它由几个与LLaMA具有相同架构的标准Transformer层组成,每个层都包含一个因果自我注意模块和一个前馈网络。

右图展示了LLaMA- Omni的两阶段训练策略示意图。在第一阶段中,作者训练模型直接从语音指令中生成文本响应。具体而言,语音编码器被冻结,语音适配器和LLM使用方程中的目标Lllm进行训练。在此阶段,语音解码器不参与训练。在第二阶段,训练模型从而生成语音响应。在此阶段,语音编码器、语音适配器和LLM都被冻结,只有语音解码器使用目标Lctc进行训练。

Speech Encoder

使用Whisper-large-v3的编码器作为语音编码器 ℰ 。Whisper是一种基于大量音频数据训练的通用语音识别模型,其编码器能够从语音中提取有意义的表示。具体地,对于用户的语音指令 XS ,编码语音表示由 𝐇=ℰ⁢(XS) 给出,其中 𝐇=[𝐡1,…,𝐡N] 是长度为 N 的语音表示序列。我们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保持语音编码器的参数冻结。

Speech Adaptor

为了使LLM能够理解输入语音,我们结合了一个可训练的语音适配器 𝒜 ,它将语音表示映射到LLM的嵌入空间中。我们的语音适配器首先对语音表示 𝐇 进行下采样以减小序列长度。具体地,每 k 个连续帧沿特征维度被沿着连接:

接下来, 𝐇′ 通过线性层之间具有ReLU激活的2层感知器,产生最终的语音表示 𝐒,非离散的特征 。上述过程可以形式化如下:

Large Language Model

我们使用Llama-3.1-8B-Instruct 作为LLM ℳ ,这是目前最先进的开源LLM。它具有强大的推理能力,并且与人类的偏好保持一致。提示模板 𝒫⁢(⋅) 如图3所示。将语音表示序列 𝐒 填充到对应于<speech>的位置,然后将整个序列 𝒫⁢(𝐒) 输入到LLM中。LLM最后,LLM自回归直接基于语音指令生成文本响应 YT=[y1T,…,yMT] ,并使用交叉熵损失进行训练:

Speech Decoder

对于语音响应 YS ,我们首先遵循Zhang等人将语音离散化为离散单元。具体来说,我们使用预训练的HuBERT模型来提取语音的连续表示,然后使用K均值模型将这些表示转换为离散聚类索引。随后,将连续的相同索引合并成单个单元,从而产生最终的离散单元序列 YU=[y1U,…,yLU],yiU∈{0,1,…,K−1},∀1≤i≤L ,其中 K 是簇的数目,并且 L 是离散单元序列的长度。离散单元可以用附加的基于单元的声码器 𝒱 转换成波形

为了与文本响应同时生成语音响应,我们在LLM之后添加了流式语音解码器 𝒟 。LLM它由几个标准的Transformer组成具有与LLaMA相同架构的层,每个包含因果自我注意模块和前馈网络。与Ma等人(2024 a); Zhang等人(2024 b)2024 a)类似,语音解码器以非自回归方式运行,将LLM输出的隐藏状态作为输入,生成与语音响应对应的离散单元序列LLM具体地,对应于文本响应的输出隐藏状态被表示为 𝐂=[𝐜1,…,𝐜M] ,其中

LLaMA-Omni算法实现细节

提示词模版

 上图展示了提示模板P。语音表示序列S被填充到与<speech>对应的位置,然后整个序列P(S)被输入到LLM中。最后,LLM直接基于语音指令自回归生成文本响应结果,整个过程使用交叉熵损失进行训练。

Training

如图2所示,作者采用两阶段训练策略为LLaMA-Omni。在第一阶段,作者训练模型直接从语音指令生成文本响应。具体而言,语音编码器被冻结,而语音 Adapter 和LLM使用公式(3)中的目标进行训练。在这一阶段,语音解码器不参与训练。在第二阶段,作者训练模型生成语音响应。在此阶段,语音编码器、语音 Adapter 和LLM都被冻结,只有语音解码器使用公式(5)中的目标进行训练。

Inference

在推理过程中,LLM 自动回归地生成文本响应。同时,由于作者的语音解码器使用因果注意力,一旦 LLM 生成一个文本响应前缀 ,对应的 upsampled 隐藏状态  可以被输入到语音解码器中,生成一个部分对齐 ,从而得到与生成的文本前缀对应的离散单元。

为了进一步实现语音波形的 Stream 合成,当生成的单元数量达到预定义的块大小  时,作者将这个单元段输入到 vocoder 中,合成一个语音段,然后立即播放给用户。因此,用户可以在等待完整文本响应生成完成之前开始听语音响应,确保低响应延迟,该延迟不受文本响应长度的影响。

此外,由于语音解码器使用非自回归建模,每个文本令元  对应的对齐  都在块内并行生成。因此,同时生成文本和语音的解码速度与仅生成文本的速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推理过程中,LLM根据语音指令自回归生成文本响应。同时,由于其语音解码器使用因果注意力机制,一旦LLM生成文本响应前缀,相应的上采样隐藏状态就可以被馈送到语音解码器中生成部分对齐结果,这反过来又产生了与生成的文本前缀对应的离散单元。

    为了进一步实现语音波形的流式合成,当生成的单元数量达到预定义的块大小时,作者将该单元段输入到声码器中以合成语音段,然后立即向用户播放。因此,用户可以开始收听语音响应,而无需等待生成完整的文本响应,从而确保不受文本响应长度影响的低响应延迟。

INSTRUCTS2S-200K数据集构建细节

 为了训练LLaMA-Omni,作者需要利用由<语音指令、文本响应、语音响应>组成的三元组数据。然而,大多数公开的指令数据都是文本形式的。因此,作者通过以下步骤来基于现有的文本指令数据构建语音指令数据集。

步骤1–指令重写。由于语音输入与文本输入具有不同的特征,作者根据以下规则重写文本指令:1)在指令中添加适当的填充词(如“hey”、“so”、“uh”、 “um”等),来模拟自然语音模式。2) 将指令中的非文本符号(如数字)转换为相应的口语形式,从而确保TTS的正确合成。3) 修改说明,使其相对简短,不要过于冗长。作者利用Llama-3-70BInstruct4模型根据这些规则重写指令。

步骤2–响应生成。在语音交互中,来自文本指令的现有响应不适合直接用作语音指令响应。这是因为,在基于文本的交互中,模型倾向于使用复杂的句子生成冗长的响应,并可能包含有序列表或括号等非语言元素。然而,在语音交互中,简洁而信息丰富的回答通常是首选。因此,作者使用Llama-3-70B-Instruct模型根据以下规则生成语音指令的响应:1)响应不应包含TTS模型无法合成的内容,如括号、有序列表等。2)响应应非常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解释。

步骤3–语音合成。在获得适合语音交互的指令和响应后,作者需要使用TTS模型将其进一步转换为语音。对于指令,为了使合成的语音听起来更自然,作者利用CosyVoice-300M-SFT模型为每条指令随机选择男声或女声。对于响应,作者使用在LJSpeech数据集上训练的VITS模型将响应合成为标准语音。

LLaMA-Omni算法性能评估

实验配置

训练数据集:

作者使用第3节中提到的InstructS2S-200K数据集(包含20万条语音指令数据)。为了提取对应目标语音的离散单元,作者使用了一个预训练的K-means分箱器9,它从HuBERT特征中学习了1000个簇。预训练的高保真GAN解码器用于将离散单元合成为波形。

对于评估数据,作者从Alpaca-Eval10中选择了两个子集:_helpful_base_和_vicuna_,因为它们的问题更适合语音交互场景。作者删除了与数学和代码相关的问题,总共得到199条指令。为了获得语音版本,作者使用CosyVoice-300M-SFT模型将指令合成为语音。作者将在以下章节中将其称为InstructS2S-Eval测试集。

模型配置:

作者使用Whisper-large-v3的编码器作为语音编码器,使用LLama-3.1-8B-Instruct作为LLM。语音 Adapter 对语音表示进行5倍下采样。语音解码器由2个与LLaMA相同的Transformer层组成,具有4096个隐藏维度、32个注意力头和11008个 FFN 维度,其中包含425M参数。上采样因子λ设置为25。对于输入语音编码器的最小单位块大小Ω,作者在主要实验中设置Ω=+∞,这意味着作者等待整个单位序列生成后再将其输入到语音合成器进行语音合成。在后续实验中,作者将分析如何调整Ω的值来控制响应延迟,以及延迟和语音质量之间的权衡。

训练全功能的LLaMA-Omni遵循两阶段的训练过程。在第一阶段,作者使用32个批量的语音 Adapter (speech adapter)和语言模型(LLM),训练3个周期,每次迭代32步。作者使用余弦学习率调度器,前3%的步骤用于 Warm up ,峰值学习率设置为2e-5。在第二阶段,作者使用相同的批量大小、步骤数和调度器训练语音解码器,但峰值学习率设置为2e-4。整个训练过程大约需要65小时,在4个NVIDIA L40 GPU上运行。

Evaluation

由于LLaMA-Omni可以根据语音指令同时生成文本和语音响应,作者评估模型在两个任务上的性能:语音到文本指令遵循(S2TIF)和语音到语音指令遵循(S2SIF)。作者使用贪心搜索以确保可重复的实验结果。从以下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估:

为了评估模型遵循语音指令的能力,作者使用 GPT-4o对模型的响应进行评分。对于S2TIF任务,评分基于语音指令的转录文本和模型的文本回复。对于S2SIF任务,作者首先使用 Whisper-large-v3 模型将模型的语音回复转录为文本,然后像S2TIF任务一样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评分。 GPT-4o 在两个方面给出评分:内容风格。 内容评分评估模型回复是否充分解决了用户指令,而风格评分评估模型回复的风格是否适合语音交互场景。详细说明可以在附录A中找到。

语音文本对齐为了评估文本响应和语音响应之间的对齐情况,作者使用Whisper-large-v3模型将语音响应转录为文本,然后计算转录文本和文本响应之间的Word Error Rate(WER)和Character Error Rate(CER)。作者将这些指标分别称为ASR-WERASR-CER

为了评估生成的语音的质量,作者使用了名为UTMOS11的Mean Opinion Score(MOS)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语音的MOS分数以评估其自然度。作者将这个指标称为UTMOS分数。

响应延迟latency是语音交互模型的一个关键指标,它指的是从输入语音指令到语音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这对用户体验有显著影响。此外,当语音响应开始时,作者还计算出已经生成的文字数量,称为**#滞后词**。

Baseline Systems

作者将以下语音语言模型作为基准系统:

SpeechGPT 是一种支持语音输入和输出的语言模型。作者使用原论文中采用的连续模态 Prompt 进行解码,根据语音指令依次输出文本指令、文本响应和语音响应。

SALMONN (+TTS) 是一种能够接受语音和音频输入并作出文本响应的LLM,使其能够执行S2TIF任务。对于S2SIF任务,作者在SALMONN之后添加了一个VITS TTS模型,以分阶段方式生成语音响应。

Qwen2-Audio (+TTS) 是一种强大的通用音频理解模型,能够执行各种与音频相关的任务,包括S2TIF任务。作者还构建了一个Qwen2-Audio和VITS ConCat 的系统,以完成S2SIF任务。

主要结果

表1展示了在InstructS2S-Eval基准测试上的主要结果。首先,对于S2TIF任务,从内容角度来看,LLaMA-Omni相较于之前的模型有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由于LLaMA-Omni是基于最新的LLaMA-3.1-8B-Instruct模型开发的,利用其强大的文本指令遵循能力。从风格角度来看,SALMONN和Qwen2-Audio的得分较低,因为他们是语音转文本模型。他们的输出风格与语音交互场景不匹配,经常产生格式化内容并包含大量冗余解释。

相比之下,SpeechGPT作为语音转语音模型,实现了更高的风格分数。同样,作者的LLaMA-Omni也获得了最高的风格分数,表明在经过作者InstructS2S-200K数据集的训练后,输出风格已经与语音交互场景很好地对齐。对于S2SIF任务,LLaMA-Omni在内容和风格得分上都优于之前的模型。这进一步证实了LLaMA-Omni能够在简洁高效的方式下,有效地处理用户的指令。

此外,在语音与文本响应的对齐方面,LLaMA-Omni实现了最低的ASR-WER和ASR-CER分数。相比之下,SpeechGPT在将语音与文本响应对齐方面表现不佳,这可能是由于其顺序生成文本和语音的缘故。

级联系统的语音-文本对齐,如SALMONN+TTS和Qwen2-Audio+TTS,也是次优的,主要原因是生成的文本响应可能包含无法合成为语音的字符。这个问题在Qwen2-Audio中尤为明显,它偶尔会输出中文字符,导致语音响应中出现错误。相比之下,LLaMA-Omni实现了最低的ASR-WER和ASR-CER分数,表明生成的语音与文本响应之间的对齐程度更高,进一步验证了同时生成文本和语音响应的优势。

Case Study

    上图展示了该模型与多个不同模型(Qwen2-Audio、SALMOON、Speech GPT)针对输入指令(“我该如何把礼物包装整齐?”)的输出结果。通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Qwen2 Audio的响应相当长,包括换行符和括号等无法合成语音的元素。SALMONN的回应也有点长。SpeechGPT的响应风格更适合语音交互场景,但其响应中包含的信息量较少。相比之下,LLaMA Omni给出的响应更详细、更有用,同时保持了简洁的风格,在语音交互场景中优于之前的模型。

语音质量和响应延迟之间的权衡

LLaMA-Omni 可以同时生成文本响应和与语音响应对应的离散单元。如第2.6节所述,为了进一步实现流形波生成,当生成的离散单元数量达到一定块大小Ω时,该块单元被输入到语音合成器中进行合成和播放。通过调整Ω的值,作者可以控制系统的延迟,其中较小的Ω对应较低的系统延迟。当Ω=+∞时,意味着在合成语音之前等待所有单元生成。同时,Ω的值也影响生成的语音质量。较小的Ω意味着将语音分割成更多段进行合成,这可能导致段与段之间的断续,可能降低语音的整体连贯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Ω的影响,作者研究了系统的延迟、语音与文本响应的对齐以及不同Ω设置下生成的语音质量。如表2所示,当Ω设置为10时,系统的响应延迟低至226毫秒,甚至低于GPT-4o的平均音频延迟320毫秒。此时,语音响应在开始时平均滞后1.82个词。当Ω设置为无穷大时,延迟增加到约2秒。对于ASR-WER和ASR-CER指标,作者惊讶地发现,随着块大小的增加,错误率也增加。作者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

  • 一方面, vocoder可能比长序列更可靠地处理短单元序列,因为它通常训练在较短序列上。
  • 另一方面,作者使用的ASR模型Whisper-large-v3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即使语音与较小Ω的较小连续性,对ASR识别精度影响很小。

因此,作者进一步使用UTMOS指标评估生成的语音自然度。它显示,随着Ω的增加,语音的自然度提高,因为语音的不连续性减少。总之,作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调整Ω的值,以实现响应延迟和语音质量之间的权衡。

Decoding Time

表3列出了不同模型在S2TIF和S2SIF任务上的平均解码时间。对于S2TIF任务,SpeechGPT需要先输出文本指令,然后输出文本回复,而SALMONN和Qwen2-Audio倾向于产生冗长的回复。

相比之下,LLaMA-Omni能直接提供简洁的答案,导致解码时间显著降低,每条指令的平均解码时间仅为1.49秒。对于S2SIF任务,SpeechGPT逐条输出文本和语音回复,导致解码时间比仅生成文本回复时大约延长6倍。相比之下,LLaMA-Omni同时输出文本和语音回复,并采用非自动回归架构生成离散单元。因此,总生成时间仅增加1.28倍,证明了LLaMA-Omni在解码速度上的优势。

客观指标性能评估

上表展示了该算法与多个SOTA算法在InstructS2S评估基准上的评估结果。首先,对于S2TIF任务,从内容的角度来看,LLaMA Omni与之前的模型相比有了显著改进。这主要是因为LLaMA Omni是基于最新的LLaMA-3.1-8BInstruct模型开发的,利用了其强大的文本指令跟踪功能。

从风格角度来看,SALMONN和Qwen2 Audio的得分较低,因为它们是语音转文本模型。它们的输出风格与语音交互场景不一致,通常会产生格式化的内容,并包含大量冗余的解释。相比之下,SpeechGPT作为一种语音对语音模型,其风格得分更高。同样,LLaMA Omni获得了最高的风格得分,这表明在该算法InstructS2S-200K数据集上训练后,输出风格与语音交互场景非常一致。    对于S2SIF任务,LLaMA Omni在内容和风格得分方面也优于之前的模型。这进一步证实了LLaMA Omni能够以简洁高效的方式通过语音有效地处理用户的指令。

摘自:https://mp.weixin.qq.com/s/pjCIJaGNyfWiwGwP03zMNg

WavTokenizer-突破语音表征瓶颈

突破音频语言表征的瓶颈! 1s音频仅需40个Token,就能够高质量重建音频

  论文:Wavtokenizer: An Efficient Acoustic Discrete Codec Tokenizer For Audio Language Modeling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408.16532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jishengpeng/WavTokenizer

  HuggingFace地址:https://huggingface.co/novateur/WavTokenizer

浙江大学,联合阿里通义语音实验室和Meta研究员发表了一篇题为“Wavtokenizer: An Efficient Acoustic Discrete Codec Tokenizer For Audio Language Modeling”的论文。该论文研究了如何将多码本(RVQ)语音声学编解码器模型简化为单码本(VQ)结构,它不仅在压缩率和重构质量上超越了现有的最先进Codec模型,在UTMOS主观感知质量等指标上实现了SOTA的性能,还在语义信息建模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极致的序列压缩将有效提升下游语音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建模能力。

背景动机:解决音频语言建模的瓶颈,迈向更高效的音频处理

在大规模语言模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音频处理领域依赖于离散化声学编解码器模型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离散token,使其能被语言模型处理。然而,当前的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局限性:

  1. 压缩与重构质量的权衡:大多数现有模型(如DAC、Encodec)通过多量化器层的设计来提升音频重构质量,但这也增加了计算复杂性和资源消耗。例如,DAC模型在9个量化器层的条件下,每秒需要900个token来重构一秒音频。如此高的压缩比率和计算成本,使得下游应用和模型部署变得复杂且代价高昂。
  2. 缺乏语义信息的丰富表达:当前的声学编码模型大多专注于音频的重构,而未能有效捕捉和保留语音和音频中的语义信息这是重建任务和下游生成任务本身的训练gap。一些研究通过添加独立的语义模块来增强语义内容,但这通常需要多阶段的模型架构,增加了训练复杂度,并导致难以统一建模语音、音乐和其他音频数据。
  3. 单量化器模型的探索潜力:多量化器模型的复杂性推动了研究者对单量化器模型的探索,但在极端压缩条件下保持高质量重构仍是一个挑战。单量化器模型的优势在于更简单的架构和更低的计算成本,但如何优化矢量量化(VQ)空间以增强表示能力,并设计出避免重构伪影的解码器结构,依然是未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 WavTokenizer。通过创新设计扩展VQ空间、优化解码器架构、扩展上下文建模窗口和引入多尺度判别器,我们的模型实现了极致的压缩效果,同时显著提升了音频重构质量和语义信息表达能力。这一工作不仅为音频语言建模提供了新方向,也在音频生成和理解的未来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它与SOTA声学编解码器相比,在音频领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极限压缩。通过压缩量化器的层次和离散编解码器的时间维度,24kHz采样率的一秒音频仅需要具有40或75个令牌的单个量化器。

2)提高主观质量。尽管减少了令牌的数量,但WavTokenizer仍能以出色的UTMOS得分实现最先进的重建质量,并固有地包含更丰富的语义信息。 

实现细节:WavTokenizer的核心技术设计

图1:WavTokenizer和最先进的声学编解码器模型之间的比较。纵轴UTMOS表示更接近人类听觉感知的重构质量,横轴kbps表示音频压缩水平。圆圈的大小表示每秒离散令牌的数量。

为了突破当前音频语言建模中存在的压缩和重构质量瓶颈,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离散声学编解码器模型——WavTokenizer。它在音频压缩、重构质量和语义信息表达能力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我们的模型建立在VQ-GANs框架上,遵循与SoundStream和EnCodec相同的模式。具体来说,WavTokenizer通过三个模块传递原始音频 X ,编码器模块、量化模块、解码器模块

1) 采用音频输入并生成潜在特征表示 Z 的全卷积编码器网络;

2) 用于生成离散表示 Z的单个量化器来离散化特征Z。

3) 一种改进的解码器,用于从压缩的潜在表示 Zq 中重构音频信号 X~ 。

该模型是端到端训练的,优化了在时间和频率域上应用的重建损失,以及在不同分辨率下操作的鉴别器形式的感知损失。

考虑到WavTokenizer被设计为大型音频语言模型的离散令牌表示,重点应该放在编解码器的主观重建质量(音频保真度)和语义内容信息上。在图1中,我们可视化了比特率和UTMOS度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观察到WavTokenizer仅用75个令牌就实现了最先进的重建质量。此外,它还探索了极端的压缩比特率,在0.48 kbps时达到了3.6的UTMOS分数。

编码器设计

跟Encodec设计类似,编码器模型由具有C个通道的1D卷积组成,并且核大小为7,随后是B个卷积块。每个卷积块由单个残差单元组成,该残差单元之后是由步长S的两倍的核大小的步长卷积组成的下采样层。残差单元包含两个核大小为3的卷积和一个跳跃连接.每当发生下采样时,通道数量加倍。卷积块之后是用于序列建模的两层LSTM和具有7个核大小和D个输出通道的最终1D卷积层。

扩展矢量量化(VQ)空间,提高码本利用率

在传统的声学编解码器模型中,矢量量化(VQ)空间的大小通常是固定的,这限制了模型对音频信号的表达能力。我们通过将VQ空间从 1024 扩展到4096,显著提升了模型对高维音频数据的压缩和表达能力。为了确保扩展后的VQ空间得到充分利用,WavTokenizer 采用了基于K-means聚类初始化和随机唤醒策略的优化方法。这种设计能够在保证较低码率的同时,维持高质量的音频重构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减少信息损失。

图2:WavTokenizer量化码本空间的可视化分析,图(a)说明了LibriTTS测试干净集上每个码本索引(1-16384)的概率分布。图(B)检查了不同码本空间上的重构质量和码本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最初,在不改变任何结构的情况下,我们试图在训练期间仅依赖于单个量化器来进行重构,但发现结果不是最佳的。考虑到自然语言中巨大的词汇空间,我们假设将语音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来处理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结果。因此,我们首先将码本空间从 210 扩展到 214 。我们对LibriTTS进行了585小时的训练,并在LibriTTS测试-清理数据集上可视化了码本的概率分布,如图2(a)所示。 我们观察到语音词汇空间集中在 212 的左侧,表明利用更大的 212 语音词汇空间的潜力。当前的编解码器码本 210 可能没有充分利用语音空间的潜力。

此外,扩展量化码本空间可能导致较低的利用率,

我们使用K均值聚类来初始化码本向量。我们将聚类中心的数量调整为200,以与较大的码本空间对齐。在训练期间,使用衰减为0.99的指数移动平均值来更新每个输入的所选代码,并且用从当前批次中随机采样的输入向量来替换对于若干批次未分配的代码。这种强制激活策略有助于确保大码本空间的有效利用。 如图2(B)所示,我们分析了码本利用率与重构结果的关系,确认了 212 是合适的,与图2(a)的结论一致,适当扩展相应的码本空间可以减少将分层RVQ结构压缩到单个量化器所带来的信息损失。语音可以在串行化量化器结构下有效地重构,其中 212 的码本空间实现利用率和重构质量之间的有利平衡。这表明了将语音与广泛的自然语言词汇对齐的潜力,通过标记器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进行强有力的映射。

改进的解码器架构:逆傅里叶变换、注意力机制与扩展的上下文窗口结合

传统的编解码器模型通常使用镜像卷积上采样的方法,但这容易产生混叠伪影,影响音频重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avTokenizer 在解码器设计中基于Vocos模型,采用了基于逆傅里叶变换(iFFT)的方法。iFFT 能在所有深度上保持一致的特征分辨率,有效减少重构伪影,同时更精确地恢复音频信号。在解码器部分中,使用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来表示目标音频信号 X~ 

此外,WavTokenizer 在解码器中引入了注意力模块,并设计了扩展的上下文窗口来增强语义信息的建模能力。研究表明,使用更大的上下文窗口(例如 3 秒)有助于捕捉更多的语义信息,提升模型对长音频序列的重构质量。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处理音频中的静音段,提高了重构结果的连贯性和自然度。通过将注意力网络与逆傅里叶变换结合,WavTokenizer 在极低码率下实现了高质量的音频重构。

将WavTokenizer的上下文建模窗口扩展到3秒,注意力模块将进一步改善训练过程中的编解码器重建。这可能是因为一秒钟的剪辑,包括沉默,可能包含不足的语义信息。增加上下文建模窗口大小有助于编解码器模型更好地捕获上下文。我们通过详细的消融研究验证了这些发现。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在WavTokenizer中引入注意力模块只对解码器有益。

多尺度判别器与复数STFT判别器的设计

为了进一步优化生成音频的质量,WavTokenizer 引入了多尺度判别器(MSD)和复数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判别器。这些判别器能够在不同时间尺度和频谱范围内对生成的音频进行评估。模型使用了对抗性损失(adversarial loss)和特征匹配损失(feature matching loss)进行联合优化。与现有模型相比,这种创新设计能够更好地保留音频的细节信息和语义内容,提高了音频重构的主观质量。

端到端优化策略,实现高效压缩

WavTokenizer 采用了端到端的优化策略,同时考虑时间域和频率域的重构损失。与现有的多量化器层模型相比,WavTokenizer能够在单量化器条件下实现更高效的音频压缩。在 24kHz 采样率下,每秒音频仅需 40 或 75 个离散token,这大大减少了模型的带宽需求,同时保持了高水平的音频重构质量。

这些技术创新使得WavTokenizer能够在单量化器结构下实现音频的极致压缩和高质量重构,同时提供丰富的语义信息表达能力。我们相信,这一模型将为音频语言建模的未来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

实验验证:WavTokenizer的卓越性能

为了验证 WavTokenizer 在音频语言建模中的实际效果,我们在多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涵盖了语音重构、语义信息评估和消融研究。结果显示,WavTokenizer 在多个指标上均优于现有的最先进模型,展现了其卓越的压缩效率、重构质量和语义表达能力。在LibriTTS测试集上的语音重构实验中,WavTokenizer-small在0.9 kbps的压缩率下,仅使用一个量化器和75个token,就实现了4.05的UTMOS得分,显著超越了使用9个量化器和900个token的DAC模型的3.91分。这一结果表明,WavTokenizer在极低码率下依然能够保持卓越的音频重构质量,接近人类听觉感知水平。相比于需要多个量化器的复杂模型,WavTokenizer在使用单一量化器、40个token的条件下,也展现出高效的压缩率和优异的重构效果,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同时,在PESQ等感知语音质量指标上,WavTokenizer表现与多量化器模型相当甚至更优,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单量化器设置下对音频质量的强大保持能力。

在语义信息评估方面,我们使用ARCH基准评估了WavTokenizer在不同音频任务中的表现。结果显示,WavTokenizer在情感语音、歌曲(RAVDESS)和口语理解(SLURP)等多领域任务中,表现优于使用更多量化器的Encodec和DAC,展现出卓越的语义捕捉能力。这一结果说明,WavTokenizer不仅能够在极限压缩条件下保持高质量的重构,还能在语义信息表达方面提供强大支持,为下游任务带来更高的应用价值。

为了深入研究WavTokenizer中各个模块的贡献,我们还进行了消融实验,验证了VQ空间扩展、上下文窗口长度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扩展VQ空间能够显著提高音频重构质量,从而验证了VQ空间优化对模型性能的关键作用;增加上下文窗口长度也有助于更好地捕捉语义信息,尤其是在处理长音频序列时表现突出。

通过这些实验,WavTokenizer 展现出在极限压缩率和长序列生成任务中的强大适应性和稳定性,证明了其在音频压缩、重构质量和语义表达能力方面的全面优势。这些结果不仅为音频语言建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为未来多模态大模型的音频处理与生成提供了一个更高效、更有潜力的解决方案。

进一步探索

由于训练成本较大,我们将在十月之前补充WavTokenizer-medium,WavTokenizer-large版本的实验结果,以及在audio和music领域codec重建性和语义丰富性的实验。同时将进一步探索WavTokenizer模型在下游生成任务例如text-to-speech和GPT-4o范式任务上的性能,并且补充更多的消融实验结果。

总 结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离散声学编解码器模型——WavTokenizer,旨在解决音频语言建模中压缩效率和重构质量之间的权衡问题。与现有的多量化器模型相比,WavTokenizer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包括扩展矢量量化(VQ)空间、改进的解码器架构(结合逆傅里叶变换和注意力机制)、扩展的上下文建模窗口、多尺度判别器和复数STFT判别器的设计,实现了在单量化器架构下的高效音频压缩和高质量音频重构。实验结果表明,WavTokenizer在LibriTTS、RAVDESS、SLURP等多个数据集上的重构质量和语义信息表达方面,均优于当前最先进的模型。

通过对模型架构的改进和优化,WavTokenizer在保持高效压缩的同时,成功减少了模型的计算复杂性和带宽需求,在24kHz采样率下每秒音频仅需40或75个离散token。这一工作不仅验证了单量化器模型的可行性,还为音频生成和语义建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展模型的应用场景,探索WavTokenizer在更多下游任务和多模态数据处理中的潜力。

Soul语音大模型重磅升级:实时端到端语音通话 AI虚拟人堪比真人!

https://www.soulapp.cn/media/news/article-2

在国内“AI+社交”这条赛道上,Soul App即将利用AI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近,Soul官方宣布其语音大模型再次升级,上线自研端到端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

这次升级带来最惊艳的效果是,可以让用户和虚拟人之间的语音通话就像和真人聊天一样自然流畅!

那么,Soul自研端到端语音通话大模型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根据官方描述,其最大的亮点包括:

  • 具备超低交互延迟
  • 快速自动打断
  • 超真实声音表达
  • 情绪感知理解能力等

超低交互延迟能力意味着,你说话的那一瞬间,AI 就能立刻做出反应,没有任何的延迟,瞬间就能拉近你和 AI 之间的距离。想要和它进行真实的交流,根本不需要等待,简直就像在跟真人对话一样。

Soul 的语音大模型支持快速自动打断功能。也就是说,当你和 AI 交流的时候,如果你想插话,它完全能理解你的意思,轻松打断对方,这样的互动真是太有趣了!

再加上超真实的声音表达和情绪感知理解能力,AI 不仅能听懂你的话,还能感知你的情绪,根据情绪给予适当的的回应。

结合官方展示的视频示例,如果这个功能之后全量上线,估计有一大波用户在Soul上体验的时候,可能会连真人和AI虚拟人都傻傻分不清楚。

Soul方面表示,目前其端到端语音通话大模型已应用于“异世界回响”实时通话场景(内测中),并将在后续拓展至AI苟蛋等多个AI陪伴、AI互动场景

据了解,早在2020年,Soul已经启动了AIGC技术研发,专注于智能对话、语音技术、虚拟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并把这些AI能力深度融入到社交场景中。

在用AI升级社交的过程中,Soul特别注重实现拟人化、自然化的情感陪伴体验。

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情绪反馈和陪伴感,Soul技术团队一直在关注情绪理解和延迟问题。

社交平台Soul App(以下简称“Soul”)语音生成大模型上线,同时自研语音大模型“伶伦”正式升级,现阶段,Soul语音大模型“伶伦”包括了语音生成大模型、语音识别大模型、语音对话大模型、音乐生成大模型等,可支持真实音色生成、语音DIY、多语言切换、多情感拟真人实时对话等能力。目前,“伶伦”已应用于Soul “AI苟蛋”、站内狼人游戏“狼人魅影”AI语音实时互动、独立新产品“异世界回响”等场景。

Soul自研的端到端语音通话大模型上线了,意味着用户可以享受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

在语音探索方面,Soul基于平台沉淀丰富且多风格的高质量公域语音数据,推出自研语音大模型“伶伦”,在深度融入站内“AI苟蛋”等场景提供多模态互动体验外,还推出了系列趣味社交玩法和活动。

如Soul于2023年上线了“Soul次元歌手”活动,帮助每个人打造自己的AI歌手分身,让很多热爱音乐但不一定会唱歌的人,也能实现“唱歌自由”;“懒人KTV”活动则在音色克隆的基础上,创新性实现多人UGC“AI合唱”。基于音乐模型个性化的创作能力,平台的“AI帮你出灵魂专辑“活动,使用户自由输入任意作曲的主题关键词,即可一键完成词曲创作。

此次,新升级的“伶伦”在训练数据规模和模型架构上均实现了拓展和创新,实现了更真实自然、更多样性和更细颗粒度的控制效果以及流式超低延迟的生成。特别是上线的语音生成大模型在多风格多情感可控、超自然人声生成、多语言切换等方面表现出色。

具体来说,在多情感可控上,“伶伦”能够实现对情绪的深度理解和模拟,在语音生成和对话中表现出不同情感;在声音颗粒度上,支持包括吸气、喘气、笑声、结巴/重复、咳嗽 、叹气、哭声等一系列副语言语音合成,声音效果更真实生动。

未来,Soul 还计划进一步推动多模态端到端大模型能力的建设,让人与 AI 的互动更加有趣、沉浸感更强。

ASR语音识别—N-gram 语言模型

最近在做ASR语音识别任务,基于阿里FunASR框架,特此记录下跟语言模型(LM)相关知识。

语言模型解码

传统基于CD-phone声学建模ASR系统解码器普遍采用HCLG构建解码网络,当前方案中paraformer声学模型直接对音素或字符建模,为此我们采用TLG(Token、Lexicon、Grammar)结构构建统一解码网络,直接将音素/字符序列[ paraformer声学模型 ]、发音词典、语言模型编译形成T、L、G三个wfst子网络,再通过composition、determinization、minimization等一系列操作生成统一解码网络。

我们借鉴EESEN方案,基于openfst/kaldi构建TLG解码网络编译pipeline,支持从原始语料和发音词典到最终解码资源的全流程编译,便于用户自行定制适合自身的解码资源。如下是TLG网络编译流程图。

为什么需要语言模型?

为什么有些句子比其他句子更 流畅(fluent),或者说 更自然(natural)
我们为什么关心这个问题呢?
因为在很多应用中,我们很关心语言的流畅性与自然性。
例如,在语音识别中,你听到一句话,并且想将它转换成文本,所以你需要区分这段语音可能对应的不同文本,并从中选择更加流畅和自然的版本。比如下面两个句子的发音很接近:recognise speech > wreck a nice beach,从流畅和自然的角度考虑,显然,左边的句子更有可能代表了讲话者的本意。而语言模型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它会告诉你 “recognise speech” 是人们更倾向表达的意思。

  • 那么,我们如何衡量这种 “优度(goodness)”(或者说流畅度、自然度)呢?
    我们用 概率 来衡量它,而语言模型提供了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来估计句子的概率。
  • 在此基础上,一旦你构建了一个语言模型,你还可以用它来 生成(generation) 语言。

语言模型可以用于哪些任务呢?

  • 主要用于:
    • 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
    • 拼写纠错(Spelling correction)
    • 查询补全(Query completion)
    • 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 其他生成任务:
    •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 概括(Summarisation)
    • 对话系统(Dialogue systems)

N-gram 语言模型

N-Gram是基于一个假设:第n个词出现与前n-1个词相关,而与其他任何词不相关(这也是隐马尔可夫当中的假设)。整个句子出现的概率就等于各个词出现的概率乘积。各个词的概率可以通过语料中统计计算得到。通常N-Gram取自文本或语料库。

概率:从联合概率到条件概率

我们的目标是得到一个由 m 个单词组成的任意序列(即一个包含 m 个单词的句子)的概率:

P(w1,w2,…,wm)

第一步是利用链式法则(chain rule)将联合概率转换成条件概率的连乘形式:

P(w1,w2,…,wm)=P(w1)P(w2∣w1)P(w3∣w1,w2)⋯P(wm∣w1,…,wm−1)

马尔可夫假设(The Markov Assumption)

目前,这仍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随着上下文的不断增加,我们构建的模型中将包含越来越多的参数。所以这里,我们采用一种称为 “马尔可夫假设” 的简化假设:某个单词出现的概率不再依赖于全部上下文,而是取决于离它最近的 n 个单词。因此,我们得到: P(wi∣w1,…,wi−1)≈P(wi∣wi−n+1,…,wi−1)

对于某个很小的 n:

  • 当 n=1 时,一个 unigram 模型:P(w1,w2,…,wm)=∏i=1mP(wi)在 unigram 模型中,我们假设一个句子出现的概率等于其中每个单词单独出现的概率的乘积,这意味着每个单词出现的概率之间相互独立,即我们并不关心每个单词的上下文。
  • 当 n=2 时,一个 bigram 模型:P(w1,w2,…,wm)=∏i=1mP(wi∣wi−1)在 bigram 模型中,我们假设句子中每个单词出现的概率都和它前一个单词出现的概率有关。
  • 当 n=3 时,一个 trigram 模型:P(w1,w2,…,wm)=∏i=1mP(wi∣wi−2,wi−1)在 trigram 模型中,我们假设句子中每个单词出现的概率都和它前两个单词出现的概率有关。

最大似然估计

我们如何计算这些概率?

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一个大的用于训练的语料库(corpus),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语料库中各个单词的计数(counts),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来估计该单词出现的概率:

  • 对于 unigram 模型:

其中,C 是一个计数函数,C(wi) 表示单词 wi 在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M 表示语料库中所有单词 tokens 的数量。

  • 对于 bigram 模型:

其中,C(wi−1,wi) 表示单词 wi−1 和单词 wi 前后相邻一起出现的次数。

  • 对于 n-gram 模型:

同理,我们计算 n-gram 出现的次数,除以 (n-1)-gram(即上下文)出现的次数。

序列的开头和结尾表示

在我们进入例子之前,我们需要用一些特殊的记号表示一个序列的开始和结束:

  • <s> 表示句子的开始
  • </s> 表示句子的结束

Trigram 例子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玩具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只包含两个句子的语料库。

语料库

可以看到,每个句子开头有两个起始标记,因为我们采用的是 trigram 模型。

我们希望知道下面的句子在一个 trigram 模型下的概率是多少?

说明

  • 首先,我们对要计算的句子的概率按照 trigram 模型拆分成条件概率的连乘形式。
  • 然后,对于等式右边的每一个条件概率项,按照 trigram 模型中的条件概率计算公式,分别统计 “当前单词连同它的上下文” 以及 “单独的上下文部分” 在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并将两者相除,得到该项的计算结果。
    例如,对于上面等式右边第一个条件概率项,我们考虑句子中第一个单词 “yes” 及其相邻的 bigram 上下文 “<s><s>”:

可以看到,子序列 “<s><s>yes” 在语料库中只出现过 1 次;而子序列 “<s><s>” 在语料库中一共出现了 2 次,所以第一个条件概率项的结果为 12。其余各条件概率项的计算方式同理,另外请注意,在计算第四个条件概率项时,bigram 上下文 “nono” 在语料库中一共出现了 5 次。

N-gram 语言模型的一些问题

  • 语言通常具有长距离效应 —— 需要设置较大的 n 值
    有些词对应的上下文可能出现在句子中距离该词很远的地方,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采用固定长度的上下文(例如:trigram 模型) ,我们可能无法捕捉到足够的上下文相关信息。例如:The lecture/s that took place last week was/were on processing.在上面的句子中,假如我们要决定系动词 be 是应该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was 还是复数形式 were,我们需要回头看句子开头的主语是 lecture 还是 lectures。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如果我们采用 bigram 或者 trigram 模型,我们无法得到相关的上下文信息来告诉我们当前位置应该用 was 还是 were。这是所有有限上下文语言模型(finite context language models)的一个通病。
  • 计算出的结果的概率通常会非常小
    你会发现,一连串条件概率项连乘得到的结果往往会非常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取对数计算 log 概率来避免数值下溢(numerical underflow)。
  • 对于不存在于语料库中的词,无法计算其出现概率
    如果我们要计算概率的句子中包含了一些没有在语料库中出现过的单词(例如:人名),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种比较简单的技巧是,我们可以用某种特殊符号(例如:<UNK>)来表示这些所谓的 OOV 单词(out-of-vocabulary,即不在词汇表中的单词),并且将语料库中一些非常低频的单词都替换为这种表示未知单词的特殊 token。
  • 出现在新的上下文(context)中的单词
    默认情况下,任何我们之前没有在语料库中见过的 n-gram 的计数都为 0,这将导致计算出的 整个句子的概率为 0。这个问题和前面的 OOV 单词的问题类似,我们的语料库中可能已经包含了这些单词,但是并没有包含该单词在新句子中对应的特定的 n-gram(即上下文信息)。这意味着该单词在新的句子中对应 n-gram 对于语言模型来说是全新的,而且因为 n-gram 的组合存在如此多的可能性,以至于语料库很难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覆盖到。例如:假设我们构建了一个 five-gram 语言模型,我们的语料库中一共有 20000 个词汇,那么一共存在多少种可能的 five -gram 组合?答案是:200005。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数字,以至于无论我们的训练语料库有多大,都不可能捕捉到所有的可能性组合。这是一个相当常见的问题,并且很重要。如果我们回顾一下链式法则,可以看到所有的条件概率都连乘在一起,所以只要其中某一项在计算子序列时 n-gram 的计数为 0,那么最终 计算出的整个句子的概率就会为 0。为此,我们需要对语言模型进行 平滑处理(smoothing)

平滑处理

  • 基本思想:给之前没有见过的事件赋予概率。
  • 必须附加一个约束条件:P(everything)=1
  • 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平滑处理方法:
    • 拉普拉斯平滑(Laplacian smoothing,又称 Add-one smoothing,即 “加一” 平滑)
    • “加 k” 平滑(Add-k smoothing)
    • Jelinek-Mercer 插值(又称 线性插值平滑)
    • 卡茨回退法(Katz backoff)
    • 绝对折扣(Absolute discounting)
    • Kneser-Ney
    • ……

拉普拉斯平滑(“加一” 平滑)

简单思想:假装我们看到的每一个 n-gram 都比它们实际出现的次数多 1 次。

  • 这意味着即使是那些我们在语料库中没有见过的 n-gram,我们也将它们出现的次数记为 1 次。所以对于一个新句子中的任何东西都至少有 1 次计数。
  • 对于 unigram 模型(V= 词汇表):

在之前的模型中,我们只是简单的计算单词 wi 在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 C(wi) ,然后除以语料库中所有单词 tokens 的数量 M。

现在,对于分子而言,我们总是在它此前的基础上加上 1。然后,为了保证它仍然是一个合法的概率分布,即单词 wi 遍历词汇表中所有可能情况的的概率之和 ∑i=1|V|P(wi)=1,我们需要在此前分母 M 的基础上加上词汇表的长度 |V|(即语料库中所有单词 types 的总数)。

  • 对于 bigram 模型:

同样地,我们在之前分子的基础上加 1,在分母的基础上加 |V|。

所以现在,我们解决了之前新句子中的未知单词或者 n-gram 的计数为 0 从而导致最终计算出的概率为 0 的问题。

“加 k” 平滑

  • “加一” 往往太多了
    但是很多时候,加 1 会显得太多了,我们并不想每次都加 1,因为这会导致原本的罕见事件可能变得有点过于频繁了。并且我们丢弃了所观测的 n-gram 的太多有效计数。
  • 用 “加 k” 来代替 “加一”
    这种方式也被称为 Lidstone 平滑(Lidstone Smoothing)
  • 对于 trigram 模型,公式如下

可以看到,和 “加一” 平滑类似,只是我们将分子中的加 1 变成了加 k,并且为了满足单词 wi 遍历词汇表中所有可能情况的概率之和为 1,我们在分母中的 |V| 前面乘了一个系数 k。

  • 必须选择一个 k
    事实上,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 k 值对于模型影响非常大。k 在这里实际上是一个超参数,我们需要尝试对其进行调整以便找到一个使模型表现比较好的 k 值。

 Absolute Discounting 平滑

另外一种更好的方法是采用 绝对折扣平滑(Absolute Discounting)

  • 从每个 观测到的 n-gram 计数中 “借” 一个 固定的概率质量(a fixed probability mass) d。
  • 然后将其 重新分配(redistributes) 到 未知的 n-grams 上。

Backoff 平滑

基本上,我们会按照不断改进的顺序来介绍各种平滑处理方式的变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些平滑方式的评估。现在,我们继续介绍另一种更好的平滑方式:Backoff 平滑

  • 在之前的 Absolute Discounting 平滑中,我们从观测到的每个 n-gram 计数中 “借来” 一个固定的概率质量,并将它们重新 平均 分配给所有的未知 n-grams。
  • Katz Backoff:概率质量的重新分配是基于一个 低阶(lower order) 模型(例如:unigram 模型)

例如,假设我们现在有一个 bigram 模型,当我们将概率质量重新分配到未知的 bi-grams 时,我们将基于上下文单词的 unigram 概率进行重新分配。因为比例很简单,如果我们看到上下文出现次数越多,我们就给它更高的权重。

对于一个 bigram 模型,它的 Katz Backoff 平滑的概率公式 如下:

我们为什么将这种方式称为 Backoff(回退) 呢?

因为我们在碰到未知的 n-grams 的时候会将原来的模型回退到一个更低阶的 (n-1)-gram 模型:对于一个 bigram 模型,我们在计算未知 bi-grams 的概率时将回退到 unigram 模型;而对于一个 trigram 模型,我们在计算未知 tri-grams 的时候将回退到 bigram 模型。所以,我们总是只回退一步。

 Kneser-Ney 平滑

现在,我们将介绍一种比 Katz Backoff 更好的平滑处理方式:Kneser-Ney 平滑

  • 概率质量分配基于当前单词 w 出现在 不同上下文 中的次数。
    对于概率质量重新分配的问题,相比 Katz Backoff 中只是简单地基于低阶模型,Kneser-Ney 平滑采用的方法是基于当前单词 w 在多少个 不同的上下文 中出现过,或者说是基于该单词的 多功能性(versatility)
    回忆前面 “glasses” 和 “Francisco” 的例子,其中 ,“Francisco”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词,它的 versatility 非常低,因为它很可能只在上下文单词 “San” 后面出现过。因此,对于其他绝大多数的上下文单词,它们后面都不太可能出现 “Francisco” 这个词。而相比之下,“glasses” 这个词具有较高的 versatility,它可能在很多不同的上下文单词之后都出现过。
  • 这种度量被称为 多功能性(versatility) 或者 延续概率(continuation probability)

可以看到,对于观测到的 n-grams,Kneser-Ney 概率和 Katz Backoff 概率两者是相同的。而对于那些未知的 n-grams,Kneser-Ney 概率中从观测 n-grams 中 “借来” 的概率质量 α(wi−1) 与之前一样保持不变,而之前关于低阶模型 P(wi) 的部分则由我们所说的延续概率 Pcont(wi) 来替代。

在延续概率 Pcont(wi) 的计算公式中:分子部分计算的是一共有多少个 唯一 的上下文单词 wi−1 和当前单词 wi 共同出现过(co-occurrence);而分母部分就是将所有可能的单词 wi 对应的不同共现上下文单词数量(即分子部分)进行一个累加。

Interpolation

我们将介绍最后一种也是最好的一种平滑处理方式:插值(Interpolation)

  • 将不同阶数的 n-gram 模型结合起来 的更好的平滑方式。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 Katz Backoff 平滑:对于一个 trigram 模型,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些未知的 tri-grams,我们将回退到一个低阶模型。
    但是一种更好的做法是:将不同阶数的 n-gram 模型结合起来。
  • 逐步缩短的上下文的概率加权求和
    例如,对于一个 trigram 模型,我们计算未知 tri-grams 的平滑概率时会贯穿 trigram、bigram 和 unigram 三种阶数的模型。
  • 一个 trigram 模型下的 Interpolation 平滑概率


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计算单词 wm 在上下文单词 “wm−2” 和 “wm−1” 之后出现的 Interpolation 平滑概率:

  • 首先计算 trigram 概率 P3∗,并将其乘以一个系数 λ3;
  • 然后计算 bigram 概率 P2∗,并将其乘以一个系数 λ2;
  • 然后计算 unigram 概率 P1∗,并将其乘以一个系数 λ1;
  • 最后,将三者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并且,为了保证所得到的仍然是一个合法的概率分布,我们需要满足所有 λ 之和为 1。此外,这些 λ 的值甚至并不需要我们手动设置,而是由模型通过一些留存数据学习到的,因为我们想知道对于这些不同阶数的模型,什么样的 Interpolation 方式是最高效的。

 Interpolated Kneser-Ney 平滑

基于 Interpolation,我们得到了 Kneser-Ney 的最后一种版本:Interpolated Kneser-Ney 平滑

Interpolation 替代 back-off

这里,我们所做的唯一改变就是:将之前观测 n-grams 和未知 n-grams 两种情况加在一起,取代了之前的 back-off 操作。所以,相比之前二选一的情况,现在我们都合并在一个公式里。

另外,相比之前的固定概率质量 α(wi−1),这里我们替换为归一化常数 β(wi−1),以确保上下文 wi−1 对应的所有可能的 wi 的概率 PIKN(wi∣wi−1) 之和为 1。

这就是我们到目前为止介绍过的最有效的平滑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 n-gram 语言模型都是基于 Interpolated Kneser-Ney 平滑实现的。

实践应用

  • 在实践中,我们通常采用 Kneser-Ney 语言模型并将 5-grams 作为最高阶数。
  • 对于每个 n-gram 阶数都有不同的 discount 值。
  • 当我们试图学习如何在它们之间进行 Interpolation 时,我们将从数据中学习。

生成语言

在最后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语言模型来 生成语言(Generating Language)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利用语言模型生成语言的一种通用的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 n-gram 语言模型。

但是我们还是会以 n-gram 语言模型作为例子:

  • 给定一个初始单词,从语言模型定义的概率分布中抽取一个词作为下一个出现的单词。
  • 在我们的 n-gram 语言模型中包含 (n−1) 个起始 tokens,用于提供生成第一个单词所需的上下文。
    • 永远不会生成起始标记 <s>,它只作为初始单词的生成条件
    • 生成 </s> 来结束一个序列

例子:Bigram 语言模型

  •  Sentence =<s>
  •  P(?∣<s>)=“a”

这里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有一个 bigram 语言模型。现在有一个空句子,即只包含一个起始标记 <s>。我们试图预测在给定一个起始标记 <s> 的条件下,下一个最有可能出现的单词是什么。所以,我们会利用 bigram 语言模型来逐个检查词汇表中每个单词 w 的条件概率 P(w∣<s>),并选择其中概率最大的那个单词作为我们的预测结果。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单词 “a” 出现在一个句子开头的概率最大,我们将它添加到句子中。

  •  Sentence =<s> a
  •  P(?∣a)=“cow”

现在我们的句子有了第一个单词 “a”,我们想知道下一个最有可能出现的单词是什么。还是和之前一样,我们逐一检查词汇表中各个词在给定上下文单词 “a” 的情况下,哪个词对应的条件概率最大。可以看到,这里单词 “cow” 出现在单词 “a” 之后的概率最大,所以我们将它添加到句子中。

  •  Sentence =<s> a cow
  •  P(?∣cow)=“eats”

重复上面的步骤,我们得到了下一个最有可能的单词 “eats” 并将它添加到句子中。

  •  Sentence =<s> a cow eats
  •  P(?∣eats)=“grass”

继续,我们得到单词 “grass” 并将它添加到句子中。

  •  Sentence =<s> a cow eats grass
  •  P(?∣grass)=“</s>”

最终,我们预测单词 “grass” 后面最有可能出现的是结束标记 “</s>”,我们将它添加到句子中。

  •  Sentence =<s> a cow eats grass </s>
  • 完成

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由这个 bigram 语言模型生成的句子:a cow eats grass

如何选择下一个单词

  • Argmax:在每一轮中选择与上下文共现概率最高的那个单词。
    • 贪婪搜索(Greedy search )
      这其实是一种贪婪搜索策略,因为即使在每一步中我们都选择概率最高的那个单词,也无法保证最终生成的句子具有最优的概率。
  • Beam search decoding
    一种更好的方法是 Beam search decoding,它在机器翻译中应用非常广泛。
    • 在每轮中,我们跟踪概率最高的前 N 个单词
    • 我们总是检查这几个候选单词给出的完整句子的概率
    • 这种方法可以生成具有 近似最优(near-optimal) 概率的句子
  • 从分布中随机抽样
    另一种方法是从语言模型给出的概率分布中随机抽样,例如:temperature sampling

评估语言模型

如何评估一个语言模型的质量?

评估

语言模型的评估通常有两种范式:

  • 外部的(Extrinsic)
    这种评估范式常见于下游应用中,我们根据其反馈来评估语言模型的表现。比如对于机器翻译中的某些任务,我们可以比较不同语言模型在完成该任务上的表现。
    • 例如:拼写纠错、机器翻译
  • 内部的(Intrinsic)
    在这种评估范式下,我们不依赖任何下游应用,而是观察我们的语言模型在保留测试集上的 Perplexity
    • 在保留测试集(held-out test set)上的 Perplexity
    • Perplexity(困惑) 衡量的是我们对于模型在测试数据上给出的预测的置信度。置信度越高,对应的 Perplexity 就越低,代表我们的模型越好。

 Perplexity

  • 整个测试集的逆概率(Inverse probability)
    • 通过单词 tokens(包括结束标记 </s>)的数量实现归一化(Normalization)
  • 假设我们保留的测试集语料库是一个由 m 个单词 w1,w2,…,wm 组成的序列,我们用 PP 表示 Perplexity。从下面的公式可以看到,它是通过对整个测试集的概率 P(w1,w2,…,wm) 取倒数,然后再开 m 次方得到的:
  • 如果我们遇到未知单词(OOV),我们通常是直接忽略掉,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表示它们。
  • Perplexity 越低,模型表现越好。
    假如我们模型的 Perplexity 只有 1,那么这是最好的情况。因为当我们的测试集语料库上的概率 P(w1,w2,…,wm)=1 时,PP(w1,w2,…,wm)=1。而对于一个非常差的语言模型,可能在测试集上的概率 P(w1,w2,…,wm)=0,此时模型的 Perplexity 将趋近 ∞。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 Perplexity 等于 1,当然,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这个值。

总结

  • N-gram 模型在捕捉语言的可预测性方面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方法。
    模型的构建很容易:我们只需要一个大的语料库,并且对单词和上下文进行计数即可。
  • 信息可以通过无监督的方式推导得出,可以扩展到大型语料库。
  • 由于稀疏性的存在,需要进行平滑处理才能保证有效性。
    我们需要一些工程上的技巧处理稀疏性问题,例如:smoothing、back-off、interpolation 等。

虽然 n-gram 模型非常简单,但是它在实践中的效果非常好。所以,在构建语言模型时,我们通常会选择将 n-gram 模型作为 baseline,尽管目前有很多模型都采用了深度学习。

思考

思考: Interpolation、Interpolated Kneser-Ney 和 Kneser-Ney 之间有什么区别?我们应当如何判断应该采用哪种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Interpolated(插值)、Smoothing(平滑)和 Backoff(回退)都是用来解决数据稀疏问题(sparsity)的方法。我们在这节课中讨论的前 3 种平滑方法(拉普拉斯、“加 k” 和 Lidstone)都是在 和原先的 N-gram 模型相同的阶数 内重新分配概率,将概率质量从常见情况向罕见情况进行偏移。

Interpolation 和 Backoff 都是通过 结合不同阶数的 N-gram 模型 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 Backoff 而言,如果高阶 higher-gram 的计数为 0,那么它将完全落回低阶 lower-gram;而 Interpolation 则是通过将我们所有的 N-gram 模型加权求和来将它们结合起来。

现在,当我们采用低阶模型时又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例如,对于单词 “Old” 和 “Zealand”,很可能它们的 bi-gram “Old Zealand” 计数为 0,所以我们需要依赖 unigram 模型提供的概率。想象一下,如果单词 “Zealand” 具有一个非常高的 unigram 概率,那么对于这两个词的 bi-gram,我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共现概率,而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Kneser-Ney Smoothing 中引入了所谓 延续计数(continuation count) 的概念。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单词 “Zealand” 只出现在上下文单词 “New” 的后面,所以对于单词 “Zealand” 出现在上下文单词 “Old” 后面这种情况(即 bi-gram “Old Zealand”)的延续计数会非常低。到这里,我们通过 在不同上下文中的频率计数 解决了上述例子中的问题。

回到原问题中提到的哪种方法更好,我们可以在 Backoff 或者 Interpolation 二者中选择一种来使用 Kneser-Ney Smoothing。通常来说,Interpolation 可能更合适,因为这种方式更灵活(因为我们考虑了所有阶数的 N-gram 模型)。

ASR语音识别—Fst热词模型

有限加权【热词】状态转换机(Weighted Finite State Transducers, WFST)

最近在做ASR语音识别任务,基于阿里FunASR框架,特此记录下跟热词模型相关知识。

wfst热词增强

热词构图,我们采用AC自动机结构进行热词网络构图,解决热词前缀重叠场景下难以有效激励的问题。例如热词列表包含“阳光保险”与“保定”两个热词,实际语音内容为“阳光保定”,在匹配到“定”时匹配失败则会根据AC自动机回退机制回退至“保定”热词路径,确保仍可继续匹配的最大子串路径可正常激励。

如下是热词网络实例图。

热词发现与匹配我们采用对主解码网络弧上ilabel音素/字符序列信息进行热词发现及匹配,而非在网络搜索出词时再对整词匹配,该方式优势是能够更早实现对尚未出词热词路径激励,避免热词路径被过早误裁减,其次也可避免由于热词分词结构不一致而导致匹配失败。

热词激励方式,我们采用过程渐进激励和整词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而非热词首字或尾字激励。采用仅首字激励方式可能存在部分case在热词后续字的解码过程中路径仍被裁剪掉的情况,而仅在尾字出词时施加激励则可能激励过晚。

过程渐进激励(incremental bias)对过程中每匹配成功一步即进行等量激励,如在后续扩展过程匹配失败则通过回退弧跳转进行激励减除。

整词激励(word bias)支持用户针对不同的热词做差异化的激励分配置,在热词整词出词时进一步施加对应的补偿或惩罚,进而提高热词综合效果。

FST热词是一种基于 有限状态转换器(Finite State Transducer)的关键词识别技术,它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实时性,适用于对大量文本进行快速匹配的场景。 但是,FST热词需要提前构建好词典和规则库,且不支持多语种和变体。

FST目前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搜索、处理等方向被广泛应用。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针对某些内容法则做出修改的操作,比如:如果c的后面紧接x的话,则把c变为b,FST则是基于这些规则上的数学操作,来把若干个规则整合成一个单程的大型规则,以有效提高基于规则的系统(rule-based system)的效率。其功能类似于字典的功能,但其查找是O(1)的,仅仅等于所查找的key长度。目前Lucene4.0在查找Term时就用到了该算法来确定此Term在字典中的位置。FST 可以表示成FST<Key, Value>的形式,我们可以用O(length(key))的复杂度,找到key所对应的值。除此之外,FST 还支持用Value来查找key以及查找Value最优的key等功能。在查找最优的Value时,会用到求最短路径的Dijikstra算法,但建图过程与此无关。

FST是一种用于映射输入符号序列到输出符号序列的有向图结构。它由一组状态组成,状态之间通过带有权重的转换(transitions)相连。每个转换关联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和权重(或代价),用于表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时的条件。

FST与热词的结合

  • 提高权重或优先级FST可以通过增加热词的优先级或降低其识别权重,使得在解码过程中,热词的路径更容易被选择。
  • 热词优先通路:可以通过引入热词的专有路径(transition paths),使得这些词比其他普通词汇更容易通过FST的状态转换。
  • 增强精度通过调整FST中热词的权重或映射路径,系统在遇到热词时会优先选择包含热词的路径,从而提高识别或转换的准确率。

实现方法

  • 构建基础FST: 首先,需要基于词典或语言模型构建一个基础FST。这个FST将输入符号(如字母、音素或单词)映射到输出符号。在语音识别中,FST通常将输入的音素序列映射为单词。
  • 加入热词权重
    • 修改权重对热词的转换路径赋予更低的权重,降低其状态转换代价,使得解码器(decoder)在搜索时更倾向于选择这些路径。例如,使用一个加权的FST,可以将普通词的转换权重设为较大值,而将热词的权重设为较小值。
    • 插入额外路径将热词的路径单独插入到FST中,创建直接通路,以便系统在解码过程中直接选择这些热词而不需要复杂的转移。
  • 组合语言模型和热词FST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将热词FST与其他语言模型(如N-gram或神经网络语言模型)结合起来。例如:
    • 使用热词FST作为一个小型的子图插入到更大规模的语言模型FST中。
    • 热词FST可以作为一个前端过滤器,预处理输入序列以优先选择热词的路径。
  • 动态插入热词: 热词列表可能会根据应用场景动态变化。例如,在语音助手中,用户可能会要求系统识别特定的品牌名称。在这种情况下,FST需要支持动态更新,即在运行时动态插入或删除热词路径。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 On-the-fly 插入:根据实时需求,将新的热词添加到现有FST结构中,可能使用备用状态机或其他支持增量更新的FST实现。
    • 重构FST:当热词发生较大变化时,重新构建FST,以反映新的热词权重。

InternVL家族:通过开源组件缩小与商业多模态模型的差距 —— GPT-4o的开源替代方案

InternVL家族:用开源组件缩小与商业多模态模型的差距——一个开创性的开源替代方案,旨在平替GPT-4o

https://github.com/OpenGVLab/InternVL/

[🆕 博客] [🚀 InternVL2 博客] [🗨️ 对话Demo] [🤗 HF Demo] [📖 文档] [🌐 API] [🚀 快速开始]

[📜 InternVL 1.0 论文] [📜 InternVL 1.5 报告] [📖 1.0 中文解读] [📖 1.5 中文解读] [📖 2.0 中文解读]

我们的 InternVL2-Llama3-76B 在 OpenCompass 多模态排行榜上取得了比 GPT-4o 更高的分数。尽管这让我们感到兴奋,但我们必须指出,这个分数仅捕捉了模型性能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与视觉相关的任务方面。我们认识到,在指令跟随、用户体验、纯文本处理能力和整体理解能力等方面,我们的模型与 GPT-4 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我们致力于不断改进我们的模型,以更好地满足现实世界的应用需求。

书生·万象多模态大模型。万象,代表对多模态大模型的愿景,即理解真实世界一切事物和景象,实现全模态全任务的通用智能。它涵盖图像,视频,文字,语音、三维点云等5种模态,首创渐进式对齐训练,实现了首个与大语言模型对齐的视觉基础模型,通过模型”从小到大”、数据”从粗到精”的渐进式的训练策略,以1/5成本完成了大模型的训练。它在有限资源下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表现,横扫国内外开源大模型,媲美国际顶尖商业模型,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在MMMU(多学科问答)上突破60的模型它在数学、图表分析、OCR等任务中表现优异,具备处理复杂多模态任务、真实世界感知方面的强大能力,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多模态开源大模型。

书生万象具有千亿规模参数,支持图像,视频,文字,语音、三维点云等模态。为了使模型能够支持丰富的输出格式,书生万象首次使用了向量链接技术,链接各领域专用解码器,打通梯度传输链路,实现通专融合,支持检测、分割、图像生成、视觉问答等百种细分任务,性能媲美各领域的专家模型。为了训练书生万象模型,我们从各类来源构建了最大图文交错数据集OmniCorpus,包含约160亿图像,3万亿文本词元,相比现有开源图文数据集 ,图像数量扩大了三倍,文本数量扩大了十倍。

传统的预训练范式直接使用大模型+大数据进行一步到位训练,需要大量的算力资源。为了提高训练效率,研究团队首创了渐进式训练策略,先利用小模型在海量带噪数据上进行高效预训练,然后再使用大模型在较少高质量精选数据上进行高效对齐,模型”从小到大”,数据”从粗到精”,仅需20%的算力资源即可取得同等效果。 采用这种训练策略,我们实现了首个与大模型对齐的视觉基础模型,同时,我们的多模态大模型,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在MathVista(数学)、AI2D(科学图表)、MMBench(通用视觉问答)、MM-NIAH(多模态长文档)等评测上可比肩GPT-4o、Gemini 1.5 Pro等闭源商用大模型。

InternVL2系列基于以下设计构建:

1、渐进式与大型语言模型:我们引入了渐进式对齐训练策略,从而使第一个视觉基础模型与大型语言模型原生对齐。通过采用渐进式训练策略,即模型从小到大,而数据从粗到细,我们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完成了大型模型的训练。这一方法在有限的资源下表现出了出色的性能。

2、多模式输入:通过一组参数,我们的模型支持多种输入模式,包括文本、图像、视频和医疗数据。

3、多任务输出:由我们最近的工作VisionLLMv 2提供支持,我们的模型支持各种输出格式,如图像,边界框和蒙版,展示了广泛的通用性。通过将MLLM与多个下游任务解码器连接,InternVL 2可以推广到数百个视觉语言任务,同时实现与专家模型相当的性能。

训练策略

性能:

InternVL2在处理复杂的多模态数据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能力,在数学、科学图表、通用图表、文档、信息图表和OCR等任务中表现出色。例如,在MathVista基准测试中,InternVL2的准确率达到66.3%,大大超过了其他闭源商业模型和开源模型。此外,InternVL2在广泛的基准测试中实现了最先进的性能,包括通用图表基准测试ChartQA,文档基准测试DocVQA,信息图表基准测试InfographicVQA和通用视觉问答基准测试MMBench。

nameMMMU
(val)
MathVista
(testmini)
AI2D
(test)
ChartQA
(test)
DocVQA
(test)
InfoVQA
(test)
OCRBenchMMB-EN
(test)
MMB-CN
(test)
OpenCompass
(avg score)
GPT-4V*
(20240409)
63.1 / 61.758.189.478.187.267881.080.263.5
Gemini Pro 1.5*58.5 / 60.657.780.381.386.572.775473.973.864.4
Claude3.5-Sonnet*68.3 / 65.967.794.790.895.278879.780.767.9
GPT-4o*
(20240513)
69.1 / 69.263.894.285.792.873683.482.169.9
Cambrian-149.7 / 50.453.279.775.675.560081.458.3
LLaVA-NeXT Qwen1.550.149.080.479.785.780.5
InternVL2-Pro58.9 / 62.066.387.3 / 96.087.195.183.383787.887.271.8
nameMMMU
(val)
MathVista
(testmini)
AI2D
(test)
ChartQA
(test)
DocVQA
(test)
InfoVQA
(test)
OCRBenchMMB-EN
(test)
MMB-CN
(test)
OpenCompass
(avg score)
InternVL2-1B35.4 / 36.737.764.172.981.750.975465.460.748.3
InternVL2-2B34.3 / 36.346.374.176.286.958.978473.270.954.0
InternVL2-4B47.0 / 48.358.678.981.589.267.078878.673.960.6
InternVL2-8B49.3 / 51.258.383.883.391.674.879481.781.264.1
InternVL2-26B48.3 / 50.759.484.584.992.975.982583.482.066.4
InternVL2-40B53.9 / 55.263.787.186.293.978.783786.886.569.7
InternVL2-Llama3-76B55.2 / 58.265.587.688.494.182.083986.586.371.0
InternVL2-Pro58.9 / 62.066.387.3 / 96.087.195.183.383787.887.271.8

实例:

Mixtral 8x7B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401.04088.pdf
  •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mistralai/mistral-src
  • 论文主页:https://mistral.ai/news/mixtral-of-experts/
专家层的混合。每个输入向量由路由器分配给 8 个专家中的 2 个。该层的输出是两个所选专家输出的加权和。在 Mixtral 中,专家是标准前馈块,就像普通变压器架构中一样

Mixtral 8x7B由法国的Mistral AI发布,性能直逼Llama2-70B,超越了GPT-3.5。此前,由于 OpenAI 团队一直对 GPT-4 的参数量和训练细节守口如瓶。Mistral 8x7B 的放出,无疑给广大开发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接近 GPT-4」的开源选项。要知道,很早之前就有人爆料,OpenAI 也是采用了「混合专家模型」(Mixture of Experts,MoE)的构架来搭建 GPT-4。

Mixtral 8x7B 是一种具有开放权重的稀疏专家混合模型 (Sparse Mixture of Experts : SMoE),在大多数基准测试中都优于 Llama 2 70B 和 GPT-3.5。Mixtral 可以在小批量大小下实现更快的推理速度,并在大批量大小下实现更高的吞吐量。Mixtral (即 Mixtral 8x7B)与单个 Mistral 7B 架构相同。Mistral 7B 模型同样来自这家法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Mistral AI ,这篇论文发表于去年 10 月,在每个基准测试中,Mistral 7B 都优于 Llama 2 13B,并且在代码、数学和推理方面也优于 LLaMA 1 34B。

与 Mistral 7B 不同的是,Mixtral 8x7B 是一种仅包含解码器的模型,每层由 8 个前馈块(即专家)组成。对于每个 token,在每一层,路由器网络都会选择两名专家来处理当前状态并组合他们的输出。尽管每个 token 只看到两个专家,但所选的专家在每个时间步上都可能不同。因此,每个 token 可以访问 47B 参数,但在推理过程中仅使用 13B 激活参数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Mixtral 8x7B 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有 8 个 Mistral 7B 模型,名字中的 8 代表 8 个专家。

Mixtral 预训练上下文的大小为 32k,在多项基准测试中,它的性能达到或超过 Llama 2 70B 和 GPT-3.5。尤其是,Mixtral 在数学、代码生成和需要多语言理解的任务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并在这些领域显著优于 Llama 2 70B。实验表明,Mixtral 能够成功地从 32k token 的上下文窗口中检索信息,无论序列长度和信息在序列中的位置如何。
除了 Mixtral 8x7B,该研究还推出了 Mixtral 8x7B – Instruct 聊天模型,其性能在人类评估基准上明显超过了 GPT-3.5 Turbo、Claude-2.1、Gemini Pro 和 Llama 2 70B 聊天模型。在 BBQ 和 BOLD 等基准中,Mixtral – Instruct 也显示出更少的偏见。

不过,有研究者表示 Mixtral 中的专家似乎专注于语法而不是领域,特别是在初始层和最终层(参见路由分析部分)

Mixtral 8x7B 如此令人兴奋的原因在于它探索了一种新的架构范式,即「专家混合」的方法,与大多数 LLM 所遵循的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MoE 结合了多个专家模型的优势来解决问题,在 MoE 中,仅使用一名或少数专家就能进行预测。这种方法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 路由器:决定对于给定输入信任哪个专家以及如何权衡每个专家对于特定输入的结果
  • 专家:专门研究问题不同方面的个体模型。

在 Mixtral 的案例中,有八位专家,其中两位是被选中的。我们接下来看具体细节。

架构细节

Mixtral 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支持上下文长度达到 32k token,并且前馈块被 Mixture-of-Expert(MoE)层取代。

稀疏专家混合

对于给定的输入 x,MoE 模块的输出由专家网络输出的加权和决定,其中权重由门控网络的输出给出。即给定 n 个专家网络 {E_0, E_i, …, E_(n−1)},则专家层的输出为:

这里,G (x)_i 表示第 i 个专家的门控网络的 n 维输出,E_i (x) 是第 i 个专家网络的输出。不过实现 G (x) 有多种替代方案,其中简单且高性能的方法是通过在线性层的 Top-K logits 上采用 softmax 来实现。即:

MoE 层可以在具有高性能专用内核的单个 GPU 上高效运行。例如,Megablocks 将 MoE 层的前馈网络(FFN)操作转换为大型稀疏矩阵乘法,显著提高了执行速度。此外,MoE 层可以通过标准模型并行技术以及一种称为专家并行 (EP) 的特殊分区策略分布到多个 GPU 上。 
在 MoE 层执行期间,本应由特定专家处理的 token 将被路由到相应的 GPU 进行处理,并且专家的输出将返回到原始 token 位置。
在 Transformer 模型中,MoE 层独立的应用于每个 token,并取代 Transformer 块的前馈 (FFN) 子块。对于 Mixtral,该研究使用与专家函数 E_i (x) 相同的 SwiGLU 架构,并设置 K = 2。这意味着每个 token 都被路由到具有不同权重集的两个 SwiGLU 子块。将所有这些放在一起,输入 token x 的输出 y 计算如下:

实验及结果

研究者将 Mixtral 与 Llama 进行了比较,并使用自己的评估 pipeline 重新运行了所有基准,以进行公平比较。该研究对以下各种任务的性能进行了测量:常识推理、世界知识、阅读理解、数学、代码等。具体任务详情见原论文.

表 2 列出了 Mixtral、Mistral 7B 和 Llama 2 7B/13B/70B 以及 Llama 1 34B 的详细结果。

图 2 比较了 Mixtral 和 Llama 在不同类别任务中的性能。在大多数指标上,Mixtral 都超过了 Llama 2 70B。特别是在代码和数学基准测试中,Mixtral 的表现更胜一筹。

研究者将 Mixtral 与 Llama 2 系列进行了比较。如图 3 所示,作为一个稀疏专家混合模型,Mixtral 每个 token 仅使用 13B 个激活参数。尽管激活参数减少了 5 倍,Mixtral 在大多数类别中仍然能够胜过 70 亿参数的 Llama 2。

多语言基准测试
与 Mistral 7B 相比,研究者在预训练时大幅提高了多语言数据的采样比例。额外的容量使 Mixtral 在多语言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英语准确率。如表 4 所示,Mixtral 在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 Llama 2 70B。

长距离性能
图 4(左)结果表明,无论上下文长度或 passkey 在序列中的位置如何,Mixtral 的检索准确率都达到了 100%。图 4(右)显示,随着上下文大小的增加,Mixtral 在 proof-pile 数据集的一个子集上的困惑度单调降低。

图片

偏见基准测试
研究者使用他们自己的评估框架对 Llama 2 和 Mixtral 在 BBQ 和 BOLD 上进行基准测试,结果如表 5 所示。与 Llama 2 相比,Mixtral 在 BBQ 基准测试中展现出较少的偏见。在 BOLD 的中,更高的平均情感得分意味着更积极的情感,而更低的标准差表示该群组内的偏见较少。总体而言,Mixtral 比 Llama 2 显示出更积极的情感,并且各组内的差异类似。

图片

路由分析
研究者对路由器选择专家的情况进行了少量分析,他们尤其想知道在训练过程中,一些专家是否专攻某些特定领域,如数学、生物学、哲学等。
为了研究这一点,研究者测量了在 The Pile 验证数据集的不同子集中所选专家的分布情况。图 7 展示了第 0 层、第 15 层和第 31 层的结果。

图片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者在根据主题分配专家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模式。例如,在所有层中,ArXiv 论文(用 Latex 编写)、生物学(PubMed Abstracts)和哲学(PhilPapers)文档的专家分配分布非常相似。只有在 DM 数学中,专家的分布略有不同。
这表明路由器表现出一些结构化的语法行为。
图 8 显示了不同领域(Python 代码、数学和英语)的文本示例,其中每个 token 都用与其所选专家相对应的背景色突出显示。从图 8 中可以看到,连续的 token 往往被分配给相同的专家。
每个 token 都用第一个专家选择着色。专家的选择似乎更符合语法而不是领域,特别是在初始层和最后层。

图片

表 5 显示了每个领域和层中连续 token 获得相同专家分配的比例。对于较高的层,重复连续分配的比例明显高于随机分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