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htop 详解

图片来自官网

htop是一款运行于Linux系统监控与进程管理软件,用于取代Unix下传统的top。与top只提供最消耗资源的进程列表不同,htop提供所有进程的列表,并且使用彩色标识出处理器、swap和内存状态。
用户一般可以在top无法提供详尽系统信息的情况下选择安装并使用htop。比如,在查找应用程序的内存泄漏问题时。与top相比,htop提供更方便、光标控制的界面来杀死进程。

安装: sudo apt install htop

官网: https://htop.dev/

github: https://github.com/htop-dev/htop

英文手册:https://www.geeksforgeeks.org/htop-command-in-linux-with-examples/

以上图为例:

Syntax:

htop [-dChusv]

Options:

-d –delay : Used to show the delay between updates, in tenths of seconds.
-C –no-color –no-colour : Start htop in monochrome mode.
-h –help : Used to display the help message and exit.
-u –user=USERNAME : Used to show only the processes of a given use
-p –pid=PID, PID… : Used to show only the given PIDs.
-s –sort-key COLUMN : Sort by this column (use –sort-key help for a column list).
-v –version : Output version information and exit.
-F --filter=FILTER   Show only the commands matching the given filter
-U --no-unicode                 Do not use unicode but plain ASCII
-H --highlight-changes[=DELAY]  Highlight new and old processes
-M --no-mouse                   Disable the mouse
-t --tree                       Show the tree view (can be combined with -s)

htop命令的部分

从前面的输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htop的显示分为3个部分:

头部:

头部分显示系统指标,包括CPU、内存和交换利用率、运行任务、平均负载和正常运行时间。

preview

红色边框:数字 1,2,3,4分别代表CPU处理器/核,上图是一个四核的处理器

灰色边框(progress bar)

每一个CPU的总用量情况,注意这条上面会有不同的颜色:

  1. 蓝色:显示低优先级(low priority)进程使用的CPU百分比。
  2. 绿色:显示用于普通用户(user)拥有的进程的CPU百分比。
  3. 红色:显示系统进程(kernel threads)使用的CPU百分比。
  4. 橙色:显示IRQ时间使用的CPU百分比。
  5. 洋红色(Magenta):显示Soft IRQ时间消耗的CPU百分比。
  6. 灰色:显示IO等待时间消耗的CPU百分比。
  7. 青色:显示窃取时间(Steal time)消耗的CPU百分比。

黄色边框

提供了内存(Memory)和交换(Swap)使用情况。 类似于CPU中的进度条,内存监视也包含具有多种颜色的进度条:

  1. 绿色:显示内存页面占用的RAM百分比
  2. 蓝色:显示缓冲区页面占用的RAM百分比
  3. 橙色:显示缓存页面占用的RAM百分比

swap行主要显示交换分区使用情况,当你发现你的交换分区(swap)已经派上用场的时候,说明你的物理内存已经不足,需要考虑增加内存了。

蓝色边框

  • 第一行 (Tasks, thr, running)
    • 参考上面的屏幕截图,我们在计算机上运行的106个任务(tasks)被分解为113个线程(thread),其中只有1个进程处于运行(running)状态。
    • 任务(tasks)是打开的进程总数的代表,但并不是每个打开的进程都在不断消耗CPU。 每个进程都处于几种状态
      • R: Running:表示进程(process)正在使用CPU
      • S: Sleeping: 通常进程在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并以固定的时间间隔执行小检查,或者等待用户输入后再返回运行状态。
      • T/S: Traced/Stoped: 表示进程正在处于暂停的状态
      • Z:Zombie or defunct:已完成执行但在进程表中仍具有条目的进程。
  • 第二行 Load Average
    • 三个值是指系统在最后1分钟,最近5分钟和最后15分钟的平均负载 (0.21,0.19,0.15)
  • 第三行 Uptime
    • 表示这个系统一共运行了多长的时间,这里一共运行了78天

主体:

所有正在运行的进程。

  • PID – 描述进程的ID号
  • USER – 描述进程的所有者(谁跑的)
  • PRI – 描述Linux内核查看的进程优先级
  • NI – 描述由用户或root重置的进程优先级
  • VIR – 它描述进程正在使用的虚拟内存 (virtual memory)
  • RES – 描述进程正在消耗的物理内存(physical memory)
  • SHR – 描述进程正在使用的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
  • S – 描述流程的当前状态 (state)
  • CPU% – 描述每个进程消耗的CPU百分比
  • MEM% – 描述每个进程消耗的内存百分比
  • TIME+ – 显示自流程开始执行以来的时间
  • Command –它与每个进程并行显示完整的命令执行 (比如/usr/lib/R)

S:进程的运行状况

(1) R 表示正在运行
(2) S 表示休眠
(3) Z 表示僵死状态
(4) N 表示该进程优先值是负数

交互命令:

显示“htop菜单选项”

F1~F10 的功能和对应的字母快捷键:

  • Arrows, Page Up, Page Down, Home, End: Scroll the process list.
  • Space: Tag or untag a process.
  • – Untag all processes (remove all tags added with the Space key).
  • – Trace process system calls.
  • F1 – Help
  • F2 – setup
  • F3 – search
  • F4 – filtering: type in part of a process command line and only processes whose names match will be shown.
  • F5 – Tree view
  • F6 – Sorting.
  • F7 – Increase the selected process’s priority. This can only be done by the superuser.
  • F8 – Decrease the selected process’s priority.
  • F9 – Kill process.
  • F10 – Quit.

  • F2进入设置界面
  • F3是搜索进程

不区分大小写,可输入进程名搜索,

  • F4 是类似于过滤的功能

输入的筛选条件会一直保存,可以按ESC键清除!

更细致的解释:man htop

帮助: htop -h

linux web服务– curl

最近实验室服务器总是会断网,打算写一个自动登录校园网的脚本,然后就看到了这个curl命令,当然最终登录校园网还是使用的python request库实现的。顺便复习复习curl的用法。

官网: https://curl.se/

cURL无处不在。它几乎隐藏在所有设备中,例如汽车,蓝光播放器等。它通过互联网协议传输任意类型数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揭开cURL神秘命令行工具的面纱,解释它是如何成为一种通用代码的,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cURL是什么意思?

cURL(客户端URL)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命令行工具,也是一个跨平台的库(libcurl),用于在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并分发给几乎所有新的操作系统。cURL编程用于需要通过Internet协议发送或接收数据的几乎任何地方。

cURL支持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协议(DICT,FILE,FTP,FTPS,GOPHER,HTTP,HTTPS,IMAP,IMAPS,LDAP,LDAPS,MQTT,POP3,POP3S,RTMP,RTMPS,RTSP,SCP,SFTP,SMB,SMBS,SMTP ,SMTPS,TELNET和TFTP)。

cURL的历史

回到90年代的黑暗时代,那时每个人仍然使用命令行工具,Daniel Sterberg希望开发一个简单的IRC脚本,该脚本可以为聊天室成员转换货币。在1997年,建立互联网协议数据传递基础的方法不多,因此Httpget(基于HTTP的传输的几百行代码)成为cURL的起源。为了纪念其基础,它率先被称为HTTPGET 1.0。

几个月后,开发出了FTP的支持,就不得不删除该名称了。现在,它被称为urlget 2.0。经过几次更新后,在1998年3月30日,名称再次更改为现在众所周知的cURL 3.0。

cURL之前其实还有相似的 wget。我们不会过多介绍细节,但是wget和cURL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下载功能,例如前者可以从中断的传输中恢复并继续下载。

cURL的作用是什么?

cURL旨在通过互联网协议传输数据。其他所有内容均不在其范围内。它甚至不处理传输的数据,仅执行传输流程。

cURL可用于调试。例如使用“ curl -v https://oxylabs.io ”可以显示一个连接请求的详细输出,包括用户代理,握手数据,端口等详细信息。

可列出和解释的cURL命令选项太多了。幸运的是,可以使用“ curl –help”这个选项,它列出了所有curl命令行的用法,并附有简短的解释性注释。尽管这些命令行用法里没有有关如何使用cURL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用户也能通过列表知道一些命令行的用法。

可以替代postman工具!!!

curl 是常用的命令行工具,用来请求 Web 服务器。它的名字就是客户端(client)的 URL 工具的意思。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命令行参数多达几十种。如果熟练的话,完全可以取代 Postman 这一类的图形界面工具。

1、不带有任何参数时,curl 就是发出 GET 请求。

$ curl https://www.example.com

上面命令向www.example.com发出 GET 请求,服务器返回的内容会在命令行输出。

2、-A参数指定客户端的用户代理标头,即User-Agent。curl 的默认用户代理字符串是curl/[version]
$ curl -A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76.0.3809.100 Safari/537.36' https://google.com

上面命令将User-Agent改成 Chrome 浏览器。


$ curl -A '' https://google.com

上面命令会移除User-Agent标头。

也可以通过-H参数直接指定标头,更改User-Agent


$ curl -H 'User-Agent: php/1.0' https://google.com
3、-b参数用来向服务器发送 Cookie
$ curl -b 'foo=bar' https://google.com

上面命令会生成一个标头Cookie: foo=bar,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名为foo、值为bar的 Cookie。


$ curl -b 'foo1=bar;foo2=bar2' https://google.com

上面命令发送两个 Cookie。


$ curl -b cookies.txt https://www.google.com

上面命令读取本地文件cookies.txt,里面是服务器设置的 Cookie(参见-c参数),将其发送到服务器。

4、-c参数将服务器设置的 Cookie 写入一个文件。
$ curl -c cookies.txt https://www.google.com

上面命令将服务器的 HTTP 回应所设置 Cookie 写入文本文件cookies.txt

5、-d参数用于发送 POST 请求的数据体
$ curl -d'login=emma&password=123'-X POST https://google.com/login
# 或者
$ curl -d 'login=emma' -d 'password=123' -X POST  https://google.com/login

使用-d参数以后,HTTP 请求会自动加上标头Content-Type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并且会自动将请求转为 POST 方法,因此可以省略-X POST

-d参数可以读取本地文本文件的数据,向服务器发送。


$ curl -d '@data.txt' https://google.com/login

上面命令读取data.txt文件的内容,作为数据体向服务器发送。

6、--data-urlencode

参数等同于-D,发送 POST 请求的数据体,区别在于会自动将发送的数据进行 URL 编码。

$ curl --data-urlencode 'comment=hello world' https://google.com/login

上面代码中,发送的数据hello world之间有一个空格,需要进行 URL 编码。

7、-e参数用来设置 HTTP 的标头Referer,表示请求的来源。
curl -e 'https://google.com?q=example' https://www.example.com

上面命令将Referer标头设为https://google.com?q=example

-H参数可以通过直接添加标头Referer,达到同样效果。


curl -H 'Referer: https://google.com?q=example' https://www.example.com
8、-F参数用来向服务器上传二进制文件。
$ curl -F 'file=@photo.png' https://google.com/profile

上面命令会给 HTTP 请求加上标头Content-Type: multipart/form-data,然后将文件photo.png作为file字段上传。

-F参数可以指定 MIME 类型。


$ curl -F 'file=@photo.png;type=image/png' https://google.com/profile

上面命令指定 MIME 类型为image/png,否则 curl 会把 MIME 类型设为application/octet-stream

-F参数也可以指定文件名。


$ curl -F 'file=@photo.png;filename=me.png' https://google.com/profile

上面命令中,原始文件名为photo.png,但是服务器接收到的文件名为me.png

9、-G参数用来构造 URL 的查询字符串
$ curl -G -d 'q=kitties' -d 'count=20' https://google.com/search

上面命令会发出一个 GET 请求,实际请求的 URL 为https://google.com/search?q=kitties&count=20。如果省略--G,会发出一个 POST 请求。

如果数据需要 URL 编码,可以结合--data--urlencode参数。


$ curl -G --data-urlencode 'comment=hello world' https://www.example.com
10、-H参数添加 HTTP 请求的标头。
$ curl -H 'Accept-Language: en-US' https://google.com

上面命令添加 HTTP 标头Accept-Language: en-US


$ curl -H 'Accept-Language: en-US' -H 'Secret-Message: xyzzy' https://google.com

上面命令添加两个 HTTP 标头。


$ curl -d '{"login": "emma", "pass": "123"}'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https://google.com/login

上面命令添加 HTTP 请求的标头是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然后用-d参数发送 JSON 数据。

11、-i参数打印出服务器回应的 HTTP 标头。

$ curl -i https://www.example.com

上面命令收到服务器回应后,先输出服务器回应的标头,然后空一行,再输出网页的源码。

12、-I

-I参数向服务器发出 HEAD 请求,然会将服务器返回的 HTTP 标头打印出来。


$ curl -I https://www.example.com

上面命令输出服务器对 HEAD 请求的回应。

--head参数等同于-I


$ curl --head https://www.example.com
13、-k

-k参数指定跳过 SSL 检测。


$ curl -k https://www.example.com

上面命令不会检查服务器的 SSL 证书是否正确。

14、-L

-L参数会让 HTTP 请求跟随服务器的重定向。curl 默认不跟随重定向。


$ curl -L -d 'tweet=hi' https://api.twitter.com/tweet
15、–limit-rate

--limit-rate用来限制 HTTP 请求和回应的带宽,模拟慢网速的环境。


$ curl --limit-rate 200k https://google.com

上面命令将带宽限制在每秒 200K 字节。

16、-o

-o参数将服务器的回应保存成文件,等同于wget命令。


$ curl -o example.html https://www.example.com

上面命令将www.example.com保存成example.html

17、-O

-O参数将服务器回应保存成文件,并将 URL 的最后部分当作文件名。


$ curl -O https://www.example.com/foo/bar.html

上面命令将服务器回应保存成文件,文件名为bar.html

18、-s

-s参数将不输出错误和进度信息。


$ curl -s https://www.example.com

上面命令一旦发生错误,不会显示错误信息。不发生错误的话,会正常显示运行结果。

如果想让 curl 不产生任何输出,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curl -s -o /dev/null https://google.com
19、-S

-S参数指定只输出错误信息,通常与-s一起使用。


$ curl -s -o /dev/null https://google.com

上面命令没有任何输出,除非发生错误。

20、 -u

-u参数用来设置服务器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


$ curl -u 'bob:12345' https://google.com/login

上面命令设置用户名为bob,密码为12345,然后将其转为 HTTP 标头Authorization: Basic Ym9iOjEyMzQ1

curl 能够识别 URL 里面的用户名和密码。


$ curl https://bob:12345@google.com/login

上面命令能够识别 URL 里面的用户名和密码,将其转为上个例子里面的 HTTP 标头。


$ curl -u 'bob' https://google.com/login

上面命令只设置了用户名,执行后,curl 会提示用户输入密码。

21、-v

-v参数输出通信的整个过程,用于调试。


$ curl -v https://www.example.com

--trace参数也可以用于调试,还会输出原始的二进制数据。


$ curl --trace - https://www.example.com
22、-x

-x参数指定 HTTP 请求的代理。


$ curl -x socks5://james:cats@myproxy.com:8080 https://www.example.com

上面命令指定 HTTP 请求通过myproxy.com:8080的 socks5 代理发出。

如果没有指定代理协议,默认为 HTTP。


$ curl -x james:cats@myproxy.com:8080 https://www.example.com

上面命令中,请求的代理使用 HTTP 协议。

23、-X

-X参数指定 HTTP 请求的方法。


$ curl -X POST https://www.example.com

上面命令对https://www.example.com发出 POST 请求。

Bash 脚本入门

# Bash 脚本入门

脚本(script)就是包含一系列命令的一个文本文件。Shell 读取这个文件,依次执行里面的所有命令,就好像这些命令直接输入到命令行一样。所有能够在命令行完成的任务,都能够用脚本完成。

脚本的好处是可以重复使用,也可以指定在特定场合自动调用,比如系统启动或关闭时自动执行脚本。

Shebang 行

脚本的第一行通常是指定解释器,即这个脚本必须通过什么解释器执行。这一行以#!字符开头,这个字符称为 Shebang,所以这一行就叫做 Shebang 行。

#!后面就是脚本解释器的位置,Bash 脚本的解释器一般是/bin/sh/bin/bash

#!/bin/sh
# 或者
#!/bin/bash

#!与脚本解释器之间有没有空格,都是可以的。

如果 Bash 解释器不放在目录/bin,脚本就无法执行了。为了保险,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usr/bin/env bash

上面命令使用env命令(这个命令总是在/usr/bin目录),返回 Bash 可执行文件的位置。env命令的详细介绍,请看后文。

Shebang 行不是必需的,但是建议加上这行。如果缺少该行,就需要手动将脚本传给解释器。举例来说,脚本是script.sh,有 Shebang 行的时候,可以直接调用执行。

$ ./script.sh

上面例子中,script.sh是脚本文件名。脚本通常使用.sh后缀名,不过这不是必需的。

如果没有 Shebang 行,就只能手动将脚本传给解释器来执行。

$ /bin/sh ./script.sh
# 或者
$ bash ./script.sh

执行权限和路径

前面说过,只要指定了 Shebang 行的脚本,可以直接执行。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脚本需要有执行权限。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赋予脚本执行权限。

# 给所有用户执行权限
$ chmod +x script.sh

# 给所有用户读权限和执行权限
$ chmod +rx script.sh
# 或者
$ chmod 755 script.sh

# 只给脚本拥有者读权限和执行权限
$ chmod u+rx script.sh

脚本的权限通常设为755(拥有者有所有权限,其他人有读和执行权限)或者700(只有拥有者可以执行)。

除了执行权限,脚本调用时,一般需要指定脚本的路径(比如path/script.sh)。如果将脚本放在环境变量$PATH指定的目录中,就不需要指定路径了。因为 Bash 会自动到这些目录中,寻找是否存在同名的可执行文件。

建议在主目录新建一个~/bin子目录,专门存放可执行脚本,然后把~/bin加入$PATH

export PATH=$PATH:~/bin

上面命令改变环境变量$PATH,将~/bin添加到$PATH的末尾。可以将这一行加到~/.bashrc文件里面,然后重新加载一次.bashrc,这个配置就可以生效了。

$ source ~/.bashrc

以后不管在什么目录,直接输入脚本文件名,脚本就会执行。

$ script.sh

上面命令没有指定脚本路径,因为script.sh$PATH指定的目录中。

env 命令

env命令总是指向/usr/bin/env文件,或者说,这个二进制文件总是在目录/usr/bin

#!/usr/bin/env NAME这个语法的意思是,让 Shell 查找$PATH环境变量里面第一个匹配的NAME。如果你不知道某个命令的具体路径,或者希望兼容其他用户的机器,这样的写法就很有用。

/usr/bin/env bash的意思就是,返回bash可执行文件的位置,前提是bash的路径是在$PATH里面。其他脚本文件也可以使用这个命令。比如 Node.js 脚本的 Shebang 行,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usr/bin/env node

env命令的参数如下。

  • -i, --ignore-environment:不带环境变量启动。
  • -u, --unset=NAME:从环境变量中删除一个变量。
  • --help:显示帮助。
  • --version:输出版本信息。

下面是一个例子,新建一个不带任何环境变量的 Shell。

$ env -i /bin/sh

注释

Bash 脚本中,#表示注释,可以放在行首,也可以放在行尾。

# 本行是注释
echo 'Hello World!'

echo 'Hello World!' # 井号后面的部分也是注释

建议在脚本开头,使用注释说明当前脚本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日后的维护。

脚本参数

调用脚本的时候,脚本文件名后面可以带有参数。

$ script.sh word1 word2 word3

上面例子中,script.sh是一个脚本文件,word1word2word3是三个参数。

脚本文件内部,可以使用特殊变量,引用这些参数。

  • $0:脚本文件名,即script.sh
  • $1~$9:对应脚本的第一个参数到第九个参数。
  • $#:参数的总数。
  • $@:全部的参数,参数之间使用空格分隔。
  • $*:全部的参数,参数之间使用变量$IFS值的第一个字符分隔,默认为空格,但是可以自定义。

如果脚本的参数多于9个,那么第10个参数可以用${10}的形式引用,以此类推。

注意,如果命令是command -o foo bar,那么-o$1foo$2bar$3

下面是一个脚本内部读取命令行参数的例子。

#!/bin/bash
# script.sh

echo "全部参数:" $@
echo "命令行参数数量:" $#
echo '$0 = ' $0
echo '$1 = ' $1
echo '$2 = ' $2
echo '$3 = ' $3

执行结果如下。

$ ./script.sh a b c
全部参数:a b c
命令行参数数量:3
$0 =  script.sh
$1 =  a
$2 =  b
$3 =  c

用户可以输入任意数量的参数,利用for循环,可以读取每一个参数。

#!/bin/bash

for i in "$@"; do
  echo $i
done

上面例子中,$@返回一个全部参数的列表,然后使用for循环遍历。

如果多个参数放在双引号里面,视为一个参数。

$ ./script.sh "a b"

上面例子中,Bash 会认为"a b"是一个参数,$1会返回a b。注意,返回时不包括双引号。

shift 命令

shift命令可以改变脚本参数,每次执行都会移除脚本当前的第一个参数($1),使得后面的参数向前一位,即$2变成$1$3变成$2$4变成$3,以此类推。

while循环结合shift命令,也可以读取每一个参数。

#!/bin/bash

echo "一共输入了 $# 个参数"

while [ "$1" != "" ]; do
  echo "剩下 $# 个参数"
  echo "参数:$1"
  shift
done

上面例子中,shift命令每次移除当前第一个参数,从而通过while循环遍历所有参数。

shift命令可以接受一个整数作为参数,指定所要移除的参数个数,默认为1

shift 3

上面的命令移除前三个参数,原来的$4变成$1

getopts 命令

getopts命令用在脚本内部,可以解析复杂的脚本命令行参数,通常与while循环一起使用,取出脚本所有的带有前置连词线(-)的参数。

getopts optstring name

它带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optstring是字符串,给出脚本所有的连词线参数。比如,某个脚本可以有三个配置项参数-l-h-a,其中只有-a可以带有参数值,而-l-h是开关参数,那么getopts的第一个参数写成lha:,顺序不重要。注意,a后面有一个冒号,表示该参数带有参数值,getopts规定带有参数值的配置项参数,后面必须带有一个冒号(:)。getopts的第二个参数name是一个变量名,用来保存当前取到的配置项参数,即lha

下面是一个例子。

while getopts 'lha:' OPTION; do
  case "$OPTION" in
    l)
      echo "linuxconfig"
      ;;

    h)
      echo "h stands for h"
      ;;

    a)
      avalue="$OPTARG"
      echo "The value provided is $OPTARG"
      ;;
    ?)
      echo "script usage: $(basename $0) [-l] [-h] [-a somevalue]" >&2
      exit 1
      ;;
  esac
done
shift "$(($OPTIND - 1))"

上面例子中,while循环不断执行getopts 'lha:' OPTION命令,每次执行就会读取一个连词线参数(以及对应的参数值),然后进入循环体。变量OPTION保存的是,当前处理的那一个连词线参数(即lha)。如果用户输入了没有指定的参数(比如-x),那么OPTION等于?。循环体内使用case判断,处理这四种不同的情况。

如果某个连词线参数带有参数值,比如-a foo,那么处理a参数的时候,环境变量$OPTARG保存的就是参数值。

注意,只要遇到不带连词线的参数,getopts就会执行失败,从而退出while循环。比如,getopts可以解析command -l foo,但不可以解析command foo -l。另外,多个连词线参数写在一起的形式,比如command -lhgetopts也可以正确处理。

变量$OPTINDgetopts开始执行前是1,然后每次执行就会加1。等到退出while循环,就意味着连词线参数全部处理完毕。这时,$OPTIND - 1就是已经处理的连词线参数个数,使用shift命令将这些参数移除,保证后面的代码可以用$1$2等处理命令的主参数。

配置项参数终止符 --

---开头的参数,会被 Bash 当作配置项解释。但是,有时它们不是配置项,而是实体参数的一部分,比如文件名叫做-f--file

$ cat -f
$ cat --file

上面命令的原意是输出文件-f--file的内容,但是会被 Bash 当作配置项解释。

这时就可以使用配置项参数终止符--,它的作用是告诉 Bash,在它后面的参数开头的---不是配置项,只能当作实体参数解释。

$ cat -- -f
$ cat -- --file

上面命令可以正确展示文件-f--file的内容,因为它们放在--的后面,开头的---就不再当作配置项解释了。

如果要确保某个变量不会被当作配置项解释,就要在它前面放上参数终止符--

$ ls -- $myPath

上面示例中,--强制变量$myPath只能当作实体参数(即路径名)解释。如果变量不是路径名,就会报错。

$ myPath="-l"
$ ls -- $myPath
ls: 无法访问'-l':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上面例子中,变量myPath的值为-l,不是路径。但是,--强制$myPath只能作为路径解释,导致报错“不存在该路径”。

下面是另一个实际的例子,如果想在文件里面搜索--hello,这时也要使用参数终止符--

$ grep -- "--hello" example.txt

上面命令在example.txt文件里面,搜索字符串--hello。这个字符串是--开头,如果不用参数终止符,grep命令就会把--hello当作配置项参数,从而报错。

exit 命令

exit命令用于终止当前脚本的执行,并向 Shell 返回一个退出值。

$ exit

上面命令中止当前脚本,将最后一条命令的退出状态,作为整个脚本的退出状态。

exit命令后面可以跟参数,该参数就是退出状态。

# 退出值为0(成功)
$ exit 0

# 退出值为1(失败)
$ exit 1

退出时,脚本会返回一个退出值。脚本的退出值,0表示正常,1表示发生错误,2表示用法不对,126表示不是可执行脚本,127表示命令没有发现。如果脚本被信号N终止,则退出值为128 + N。简单来说,只要退出值非0,就认为执行出错。

下面是一个例子。

if [ $(id -u) != "0" ]; then
  echo "根用户才能执行当前脚本"
  exit 1
fi

上面的例子中,id -u命令返回用户的 ID,一旦用户的 ID 不等于0(根用户的 ID),脚本就会退出,并且退出码为1,表示运行失败。

exitreturn命令的差别是,return命令是函数的退出,并返回一个值给调用者,脚本依然执行。exit是整个脚本的退出,如果在函数之中调用exit,则退出函数,并终止脚本执行。

命令执行结果

命令执行结束后,会有一个返回值。0表示执行成功,非0(通常是1)表示执行失败。环境变量$?可以读取前一个命令的返回值。

利用这一点,可以在脚本中对命令执行结果进行判断。

cd /path/to/somewhere
if [ "$?" = "0" ]; then
  rm *
else
  echo "无法切换目录!" 1>&2
  exit 1
fi

上面例子中,cd /path/to/somewhere这个命令如果执行成功(返回值等于0),就删除该目录里面的文件,否则退出脚本,整个脚本的返回值变为1,表示执行失败。

由于if可以直接判断命令的执行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上面的脚本可以改写成下面的样子。

if cd /path/to/somewhere; then
  rm *
else
  echo "Could not change directory! Aborting." 1>&2
  exit 1
fi

更简洁的写法是利用两个逻辑运算符&&(且)和||(或)。

# 第一步执行成功,才会执行第二步
cd /path/to/somewhere && rm *

# 第一步执行失败,才会执行第二步
cd /path/to/somewhere || exit 1

source 命令

source命令用于执行一个脚本,通常用于重新加载一个配置文件。

$ source .bashrc

source命令最大的特点是在当前 Shell 执行脚本,不像直接执行脚本时,会新建一个子 Shell。所以,source命令执行脚本时,不需要export变量。

#!/bin/bash
# test.sh
echo $foo

上面脚本输出$foo变量的值。

# 当前 Shell 新建一个变量 foo
$ foo=1

# 打印输出 1
$ source test.sh
1

# 打印输出空字符串
$ bash test.sh

上面例子中,当前 Shell 的变量foo并没有export,所以直接执行无法读取,但是source执行可以读取。

source命令的另一个用途,是在脚本内部加载外部库。

#!/bin/bash

source ./lib.sh

function_from_lib

上面脚本在内部使用source命令加载了一个外部库,然后就可以在脚本里面,使用这个外部库定义的函数。

source有一个简写形式,可以使用一个点(.)来表示。

$ . .bashrc

别名,alias 命令

alias命令用来为一个命令指定别名,这样更便于记忆。下面是alias的格式。

alias NAME=DEFINITION

上面命令中,NAME是别名的名称,DEFINITION是别名对应的原始命令。注意,等号两侧不能有空格,否则会报错。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为grep命令起一个search的别名。

alias search=grep

alias也可以用来为长命令指定一个更短的别名。下面是通过别名定义一个today的命令。

$ alias today='date +"%A, %B %-d, %Y"'
$ today
星期一, 一月 6, 2020

有时为了防止误删除文件,可以指定rm命令的别名。

$ alias rm='rm -i'

上面命令指定rm命令是rm -i,每次删除文件之前,都会让用户确认。

alias定义的别名也可以接受参数,参数会直接传入原始命令。

$ alias echo='echo It says: '
$ echo hello world
It says: hello world

上面例子中,别名定义了echo命令的前两个参数,等同于修改了echo命令的默认行为。

指定别名以后,就可以像使用其他命令一样使用别名。一般来说,都会把常用的别名写在~/.bashrc的末尾。另外,只能为命令定义别名,为其他部分(比如很长的路径)定义别名是无效的。

直接调用alias命令,可以显示所有别名。

$ alias

unalias命令可以解除别名。

$ unalias lt

参考链接

linux shell 学习笔记

之前浅浅学习过shell知识,但因为没怎么用过,所以基本上忘光了,所以在重新复习下。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wangdoc/bash-tutorial

在线阅读: https://wangdoc.com/bash/

学习 Bash,首先需要理解 Shell 是什么。Shell 这个单词的原意是“外壳”,跟 kernel(内核)相对应,比喻内核外面的一层,即用户跟内核交互的对话界面。

具体来说,Shell 这个词有多种含义。

首先,Shell 是一个程序,提供一个与用户对话的环境。这个环境只有一个命令提示符,让用户从键盘输入命令,所以又称为命令行环境(command line interface,简写为 CLI)。Shell 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命令,将命令送入操作系统执行,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本书中,除非特别指明,Shell 指的就是命令行环境。

其次,Shell 是一个命令解释器,解释用户输入的命令。它支持变量、条件判断、循环操作等语法,所以用户可以用 Shell 命令写出各种小程序,又称为脚本(script)。这些脚本都通过 Shell 的解释执行,而不通过编译。

最后,Shell 是一个工具箱,提供了各种小工具,供用户方便地使用操作系统的功能。

1、查看解释器

cat /etc/shells

2、修改用户解释器

usermod -s /bin/bash 用户名
or
chsh -s /bin/sh   #  ch ==change  sh == bash  改变bash

root@Administrator:~# chsh -s /bin/sh
root@Administrator:~# chsh
Changing the login shell for root
Enter the new value, or press ENTER for the default
        Login Shell [/bin/sh]: /bin/bash

4、输入输出重定向


输出重定向常见形式:


command > file  #将标准输出1重定向到 file 里
command 1> file #将标准输出1重定向到 file 里,与上面的写法功能一样
command 2> file #将标准错误输出1重定向到 file 里
command &> file #将标准输出1 与 标准错误输出2 一起重定向到 file 里

不覆盖file的输出重定向 >>

&> 为一起重定向标准输出 与 标准错误输出的简便写法

输入重定向

与输出重定向类似,将文件内容重定向到标准输入0

command <file  #重定向标准输入
command << xxx  #here document

<<xxx 这种形式被称为Here document,xxx为任意字符串,作为标签,为Here documen的起始,输入时直接在终端里输入多行内容,完成后再次输入xxx,标记输入完成。

#here document
command <<标签  
>内容
>内容
>...
>标签
 
$ head -v <<abc #<<abc 是指here document的起始
> 123 #内容
> 123 #内容
> 123 #内容
> abc #abc 表示结束
==> standard input <==  #Here document被定向为标准输入
123
123
123

5、 管道 |

“|”连接两个命令,shell会将前后两个进程的输入输出用一个管道相连,以便达到进程间通信的目的

用途,可以将多个命令连接,同时将上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下个命令的输入,送到下个命令中去

ls |grep *.txt

4、快捷键:

Bash 提供很多快捷键,可以大大方便操作。下面是一些最常用的快捷键,完整的介绍参见《行操作》一章。

  • Ctrl + L:清除屏幕并将当前行移到页面顶部。
  • Ctrl + C:中止当前正在执行的命令。
  • Shift + PageUp:向上滚动。
  • Shift + PageDown:向下滚动。
  • Ctrl + U:从光标位置删除到行首。
  • Ctrl + K:从光标位置删除到行尾。
  • Ctrl + W:删除光标位置前一个单词。
  • Ctrl + D:关闭 Shell 会话。
  • :浏览已执行命令的历史记录。

除了上面的快捷键,Bash 还具有自动补全功能。命令输入到一半的时候,可以按下 Tab 键,Bash 会自动完成剩下的部分。比如,输入tou,然后按一下 Tab 键,Bash 会自动补上ch

除了命令的自动补全,Bash 还支持路径的自动补全。有时,需要输入很长的路径,这时只需要输入前面的部分,然后按下 Tab 键,就会自动补全后面的部分。如果有多个可能的选择,按两次 Tab 键,Bash 会显示所有选项,让你选择。

光标移动

Readline 提供快速移动光标的快捷键。

  • Ctrl + a:移到行首。
  • Ctrl + b:向行首移动一个字符,与左箭头作用相同。
  • Ctrl + e:移到行尾。
  • Ctrl + f:向行尾移动一个字符,与右箭头作用相同。
  • Alt + f:移动到当前单词的词尾。
  • Alt + b:移动到当前单词的词首。

清除屏幕

Ctrl + l快捷键可以清除屏幕,即将当前行移到屏幕的第一行,与clear命令作用相同。

目录堆栈

cd –

Bash 可以记忆用户进入过的目录。默认情况下,只记忆前一次所在的目录,cd -命令可以返回前一次的目录。

pushd,popd

如果希望记忆多重目录,可以使用pushd命令和popd命令。它们用来操作目录堆栈。

pushd命令的用法类似cd命令,可以进入指定的目录。

$ pushd dirname

上面命令会进入目录dirname,并将该目录放入堆栈。

第一次使用pushd命令时,会将当前目录先放入堆栈,然后将所要进入的目录也放入堆栈,位置在前一个记录的上方。以后每次使用pushd命令,都会将所要进入的目录,放在堆栈的顶部。

popd命令不带有参数时,会移除堆栈的顶部记录,并进入新的堆栈顶部目录(即原来的第二条目录)。

下面是一个例子。

# 当前处在主目录,堆栈为空
$ pwd
/home/me

# 进入 /home/me/foo
# 当前堆栈为 /home/me/foo /home/me
$ pushd ~/foo

# 进入 /etc
# 当前堆栈为 /etc /home/me/foo /home/me
$ pushd /etc

# 进入 /home/me/foo
# 当前堆栈为 /home/me/foo /home/me
$ popd

# 进入 /home/me
# 当前堆栈为 /home/me
$ popd

# 目录不变,当前堆栈为空
$ popd

linux 查看端口占用

1、netstat -lnp|grep 端口号

2、lsof -i:端口号

3、 fuser -v -n tcp 80 命令查看80端口的占用、

结束该占用80端口的进程,使用kill命令。

1. kill 进程号:

会给进程发送一个SIGTERM信号,使进程先释放自己资源,然后停止,但是也有程序可能接收信号后,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如果程序正在等待IO,可能就不会立马做出响应。

2.kill -9 进程号:

会给进程发送一个SIGKILL信号,使该进程执行exit,不会被阻塞,所以可以有效的杀掉进程。

这里我使用kill -9 9415强制杀掉9415进程释放80端口。

linux 安装tensorflow 记录

一纸辛酸泪……..

安装tensorflow gpu需要先安装cudn 和 cudnn

现在我已经安装好了cudn,nvcc-v 也可以正常显示,但是在/usr/local/文件夹下却没有cuda文件夹.

2.问题由来

通常我们在安装cudnn时,先进行安装cuda,然后下载cudnn文件,通过

tar -xzvf cudnn-10.2-linux-x64-v7.6.5.32.tgz
#命令解压文件,会得到一个cuda文件夹,逐一执行下面的命令进行cudnn的安装
sudo cp cuda/include/cudnn*.h /usr/local/cuda/include/
sudo cp cuda/lib64/libcudnn* /usr/local/cuda/lib64/
sudo chmod a+r /usr/local/cuda/include/cudnn.h
sudo chmod a+r /usr/local/cuda/lib64/libcudnn*
#完成后,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安装情况,如果结果如下图逐行显示版本号,则安装成功
cat /usr/local/cuda/include/cudnn.h | grep CUDNN_MAJOR -A 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现在并没有这个文件夹该如何做呢?

3.问题定位

使用指令

whereis cuda

输出

cuda: /usr/lib/cuda /usr/include/cuda.h

找到了cuda的位置

4.问题原因

之所以在这两个位置是由于,通过sudo apt install nvidia-cuda-toolkit

这种安装方法在/usr/include和/usr/lib/cuda/lib64中安装cuda

5.问题解决

找了cuda的位置后,安装cudnn,将上述指令替换为

tar -xzvf cudnn-10.2-linux-x64-v7.6.5.32.tgz
#命令解压文件,会得到一个cuda文件夹,逐一执行下面的命令进行cudnn的安装
sudo cp cuda/include/cudnn*.h /usr/include/
sudo cp cuda/lib64/libcudnn* /usr/lib/cuda/lib64/
sudo chmod a+r /usr/include/cudnn.h
sudo chmod a+r /usr/lib/cuda/lib64/libcudnn*
#完成后,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安装情况,如果结果如下图逐行显示版本号,则安装成功
cat /usr/include/cudnn.h | grep CUDNN_MAJOR -A 2

注意需要将cuda.h与cudnn.h文件放在同一文件夹下.

nvcc和nvidia-smi显示的cuda版本不一致解释:

nvcc属于cuda的编译器,将程序编译成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nvidia-smi全称是NVIDIA System Management Interface,是一种命令行使用工具,旨在帮助管理和监控NVIDIA GPU设备。

cuda有runtime api和driver api,两者都有对应的cuda版本,nvcc –version显示的就是前者对应的cuda版本,而nvidia-smi显示的是后者对应的cuda版本。

用于支持driver api的必要文件由GPU driver install安装,nvidia-smi就属于这一类API;而用于支持runtime api的必要文件是由cuda toolkit install安装的。nvcc是与cuda toolkit一起安装的cuda compiler-driver tool,它只知道自身构建时的cuda runtime版本,并不知道安装了什么版本的GPU driver,甚至不知道是否安装了GPU driver。

cuda toolkit install通常会集成了GPU driver install,如果你的cuda均通过cuda toolkit install来安装,那么runtime api和driver api的版本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nvcc -V和nvidia-smi显示的版本正常是一样的,否则你可能使用了单独的GPU driver install来安装GPU driver,这样就会导致nvidia-smi和nvcc -V显示的版本不一样。

通常,driver api的版本能向下兼容runtime api的版本,即nvidia-smi显示的版本大于nvcc -V时通常是可以使用的。

#runtime api就是runfile类型的安装文件,driver api就是deb类型的安装文件。

tmux 使用:linux后台运行程序

最近需要远程在linux服务器跑深度学习代码,因此需要一个后台运行程序,tmux正好满足有需求,记录下tmux的使用方法:

sudo apt-get install tmux

1、终端下常用命令

命令作用
tmux new -s name新建名为name的会话
tmux ls列出所有会话列表
tmux a -t name从终端进入名为name的会话
tmux kill-session -t name销毁名为name的会话
tmux rename -t old_name new_name重命名会话
 tmux detach分离对话

2、tmux会话下常用命令

所有命令都需要先按ctrl+b,激活控制台

命令作用
ctrl+b ?显示所有可用的命令,按q返回
ctrl+b c创建新的窗口,并切换到该窗口
ctrl+b w显示所有窗口列表
ctrl+b p切换到上一个窗口
ctrl+b n切换到下一个窗口
ctrl+b ,重命名当前窗口
ctrl+b &关闭当前窗口
ctrl+b 数字键切换到指定窗口
ctrl+b d暂时断开会话(使用该命令将程序后台运行,关掉终端程序不会停止)
ctrl+b ~列出提示信息缓存;其中包含了之前tmux返回的各种提示信息
ctrl+b :进入命令行模式;此时可以输入支持的命令,例如kill-server可以关闭服务器

3、tmux窗格

​ tmux的一个窗口可以被分成多个pane(窗格),可以做出分屏效果。

命令作用
ctrl+b %将当前面板平分为左右两块
ctrl+b “将当前面板平分为上下两块
ctrl+b o切换到下一个窗格
ctrl+b up / down / left / right切换窗格
ctrl+b space对当前窗口下的所有pane重新排列布局,每按一次,换一种样式
ctrl+b z最大化当前pane,再按一次后恢复
ctrl+b x关闭当前使用中的pane,操作之后会给出是否关闭的提示,按y确认即关闭

4、tmux会话下查看历史输出

​ 按 ctrl-b ,就会进入copy mode,然后用PgUp/PgDn来浏览历史输出,按q退出。

综上所述,以下是 Tmux 的最简操作流程。

  1. 新建会话tmux new -s my_session
  2. 在 Tmux 窗口运行所需的程序。
  3. 按下快捷键Ctrl+b d将会话分离。 or 输入 tmux detach
  4. 下次使用时,重新连接到会话tmux attach-session -t my_session

作者:笛猪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e6f80b6bec0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常用git命令汇总

  • Workspace:工作区
  • Index / Stage:暂存区
  • Repository:仓库区(或本地仓库)
  • Remote:远程仓库

git缓存修改:如果你没有改完这个分支,不想提交,但需要切换到别的分支,使用暂存:

git stash –include-untracked

  • 在其他分支上修改完以后再切回之前的feature分支,把暂存的修改拿出来
git stash pop

如何将自己的代码上传到git远程仓库:

  1. 打开 Git Bash。
  2. 将当前工作目录更改为您的本地仓库。
  3. 将要提交的文件暂存到本地仓库。$ git add . # Adds the file to your local repository and stages it for commit. 要取消暂存文件,请使用 'git reset HEAD YOUR-FILE'。
  4. 提交暂存在本地仓库中的文件。$ git commit -m "Add existing file" # Commits the tracked changes and prepares them to be pushed to a remote repository. 要删除此提交并修改文件,请使用 'git reset --soft HEAD~1' 并再次提交和添加文件。
  5. 推送更改(本地仓库中)到 GitHub.com。$ git push origin your-branch
  6. 注意如果https://github.com/vina_MolecularDockingScript.git不可以的话,尝试将 origin改成 git@github.com:/vina_MolecularDockingScript.git

git 比较不同分支差异

git diff  分支1 分支2 –stat (加上 –stat 是显示文件列表, 默认是文件内容diff)

git diff branch1 branch2 –stat                   //显示出所有有差异的文件列表


git diff branch1 branch2   具体文件路径   //显示指定文件的详细差异


git diff branch1 branch2                            //显示出所有有差异的文件的详细差异

git diff 被修改的文件名 就可以看到被修改过的原始内容


 

Git 出现!reject的情况

解决办法:首先将本地修改的文件备份,然后强制让远程文件覆盖本地仓库文件

Git fetch –all

Git reset –hard origin/liangxianchen

当删除本地文件后,如何与远端同步?

首先不能直接在本地按del键删除,这样对远端没有任何影响,必须使用git rm filename 命令删除,其次,删除完之后,git commit -m “delete filename” 一下,最后 git push就OK了

假设我们需要从远程pull下代码,本地修改后在传到远程完整流程:

1、本地新建文件夹:test,并在test内部打开 git

2、输入 git init 初始化git仓库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runoob"
$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test@runoob.com

3、输入

git pull <远程主机名> <远程分支名>:<本地分支名>

比如:git pull git@10.112.55.138:CNN/code.git master:liangxianchen

把我的远程分支master拉到了本地 liangxianchen 分支

4、git branch -a 查看本地和远程分支

5、此时本地已经有了远程分支代码,可以在本地对代码进行修改和增加删除

修改完成后:

首先一定要先拉取远程分支!!!!:

比如:git pull git@10.112.55.138:CNN/code.git master: liangxianchen

然后:git add .

git commit -m “提交的备注信息”

git push git@10.112.55.138:CNN/code.git liangxianchen :liangxianchen

如果想要 将liangxianchen分支合并到master分支:

现在本地将两个分支合并,在使用

git push git@10.112.55.138:CNN/code.git master:master

注:git 还可以指定某些文件不参与git提交:gitignore,我们在git目录下创建一个.gitignore文件,然后在这个文件当中列举出我们不希望提交的文件即可。

凡是列在这个文件当中的名称,当我们在使用git add的时候都会替我们忽略掉。我们也没有必要从头开始编写这个gitignore文件,因为git当中已经替我们写好了很多模板,我们可以直接拿过来参考。

模板的地址:https://github.com/github/gitignore

一般来说,项目的log文件不需要传输,放到ignore中

git branch liangxianchen 新建分支

git checkout liangxianchen 切换分支

git 使用merge 对本地分支进行合并 并进行代码提交的流程

1、为啥需要git创建分支:

对于本地来说,其实一个分支是足够的,但假如你目前正在修改整个项目的partA,还没修改完,老板让你今天加个班,把partB改一下然后提交上去,这时候就需要分支了,你可以切换不同的分支去完成不同的工作,这样的化,你只需要把partB的分支推上去。如果你只有一个分支,那推上去的就是所有的修改。

第二种情况:如果你需要去临时修改一部分内容,可以新建分支,在该分支修改,修改完成,在切换回主分支,继续之前的工作。

1.只有当将修改内容commit后 该修改才完全生效,进行merge前需要将两个分支修改的内容都进行commit

2.假设本地两个分支   用于开发的分支:dev    用于同步远程仓库的分支:master 

3、我要同时开发几个功能

3.切换到master分支 进行 (git pull origin 远程分支) 不要在master 分支进行开发(也不要在master分支进行add commit),以此保证当在master分支进行git pull 不会产生冲突(如果不慎在master分支修改了内容, 可以先撤销所有修改,再将版本回退到没有冲突的地方)

4.在master分支拉取了最新代码后,如果没有在master分支进行过开发,那么这个分支内容就是没有冲突的最新的内容

5.切换到dev分支, 将所有的修改进行add 以及commit

dev分支的工作完成,我们就可以切换回master分支:

$ git checkout master
Switched to branch 'master'

切换回master分支后,再查看一个readme.txt文件,刚才添加的内容不见了!因为那个提交是在dev分支上,而master分支此刻的提交点并没有变

dev分支的工作成果合并到master分支上 git merge命令用于合并指定分支到当前分支 :

git merge dev(分支名)

合并完成后,就可以放心地删除dev分支了:

$ git branch -d dev
  • merge 遇见冲突后会直接停止,等待手动解决冲突并重新提交 commit 后,才能再次 merge
  • merge 是一个合并操作,会将两个分支的修改合并在一起,默认操作的情况下会提交合并中修改的内容

二、假设远程仓库只有mater分支

1. 克隆代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aster-dev.git  
# 这个git路径是无效的,示例而已

2. 查看所有分支

git branch --all  
# 默认只有master分支,所以会看到如下两个分支
# master[本地主分支] origin/master[远程主分支]
# 新克隆下来的代码默认master和origin/master是关联的,也就是他们的代码保持同步

3. 创建本地新的dev分支

git branch dev  # 创建本地分支
git branch  # 查看分支
# 这是会看到master和dev,而且master上会有一个星号
# 这个时候dev是一个本地分支,远程仓库不知道它的存在
# 本地分支可以不同步到远程仓库,我们可以在dev开发,然后merge到master,使用master同步代码,当然也可以同步

4. 发布dev分支

发布dev分支指的是同步dev分支的代码到远程服务器

git push origin dev:dev  # 这样远程仓库也有一个dev分支了

5. 在dev分支开发代码

git checkout dev  # 切换到dev分支进行开发
# 开发代码之后,我们有两个选择
# 第一个:如果功能开发完成了,可以合并主分支
git checkout master  # 切换到主分支
git merge dev  # 把dev分支的更改和master合并
git push  # 提交主分支代码远程
git checkout dev  # 切换到dev远程分支
git push  # 提交dev分支到远程
# 第二个:如果功能没有完成,可以直接推送
git push  # 提交到dev远程分支
# 注意:在分支切换之前最好先commit全部的改变,除非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6. 删除分支

git push origin :dev  # 删除远程dev分支,危险命令哦
# 下面两条是删除本地分支
git checkout master  # 切换到master分支
git branch -d dev  # 删除本地dev分支

git取消Commit,取消add,回滚代码

git commit之后取消的操作使用reset指令进行。 1.git reset –soft HEAD^,撤销commit,但是不撤销add动作。 2.git reset –hard HEAD^,撤销commit,并且撤销add动作。 3.git reset HEAD <文件名>,撤回add动作。 4.git checkout .,丢弃本次修改内容(文件被修改了,但未执行git add操作

git reset HEAD filename 取消某个文件的add

git fetch

使用 git fetch 指令将远程分支上的最新的修改下载下来。

<div><br class=”Apple-interchange-newline”>git merge</div>





git fetch upstream
git merge upstream/master

pull=fetch+merge,pull的话,下拉远程分支并与本地分支合并。fetch只是下拉远程分支,怎么合并,可以自己再做选择。

git pull

git pull 指令实际做了两件事:git fetch 和 git merge。

将分支代码拉取到本地,修改后如何上传到git分支

如果是多人合作,推送之前最好先更新一遍代码,因为可能别人更新过该分支,防止覆盖别人更新后的代码。将最新的分支代码拉取到本地后,再进行提交

1. 创建文件夹并初始化本地仓库

mkdir test
cd test
git init

关联本地仓库和远程仓库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liqiangyz/learngit.git

说明:

  • origin表示远程库的名字,可以随意,一般默认为origin;
  • origin后面表示远程仓库的真实地址,如下图所示。我这里使用的是SSH地址,当然也可以使用HTTPS地址,复制过来就行。

git remote 删除已添加的远程仓库地址

添加远程仓库出错,因为已经存在了一个错误的地址

查看当前配置的远程仓库地址:

git remote -v

删除本地指定的远程地址:

git remote remove origin
再执行-v的查看,可以添加新的远程仓库地址了

3. 拉取分支代码

git fetch是将远程主机的最新内容拉到本地,用户在检查了以后决定是否合并到工作本机分支中。

git pull 则是将远程主机的最新内容拉下来后直接合并,即:git pull = git fetch + git merge,这样可能会产生冲突,需要手动解决。

git fetch origin develop #可以使用git fetch origin 拉取全部

说明:

  • develop为我的分支名字,根据自己的分支决定。
  • 有的同学可能会用git pull,git pull = git fetch + git merge,因为pull拉取会合并本地文件,可能会导致冲突。

4. 创建本地分支,并切换到本地分支

经过上一步,在本地还看不到拉取的代码,需要手动创建一下:

不要使用git checkout -b develop,如果没有关联远程,会出问题!!!

git checkout -b develop origin/develop

说明:

git checkout表示切换分支或恢复工作树文件。
-b表示进入git checkout之前执行git branch 创建分支操作。
综合起来考虑,这一步的操作相当于执行checkout命令检出远程拉取分支,并进入该分支。
使用ls命令可以看到下拉的文件,并且使用git branch命令可以看到当前停留的分支

5. 更新分支代码

如果远程分支上有更新,可以使用pull命令对本地进行更新,如果没有,则可以跳过此步骤。

git pull origin develop(分支)

1、查看文件状态

git status
2、添加全部文件到暂存区

git add .

3、将暂存区内容添加到本地仓库中

git commit -m “cpp”

6、推送(push)本地分支到远程分支

推送之前最好先更新一遍代码!防止覆盖!!!自己去理解一下哈。

git pull origin develop
git push origin develop

一、新建代码库


# 在当前目录新建一个Git代码库
$ git init

# 新建一个目录,将其初始化为Git代码库
$ git init [project-name]

# 下载一个项目和它的整个代码历史
$ git clone [url]

二、配置

Git的设置文件为.gitconfig,它可以在用户主目录下(全局配置),也可以在项目目录下(项目配置)。


# 显示当前的Git配置
$ git config --list

# 编辑Git配置文件
$ git config -e [--global]

# 设置提交代码时的用户信息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name]"
$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email address]"

三、增加/删除文件


# 添加指定文件到暂存区
$ git add [file1] [file2] ...

# 添加指定目录到暂存区,包括子目录
$ git add [dir]

# 添加当前目录的所有文件到暂存区
$ git add .

git add -u :将文件的修改、文件的删除,添加到暂存区。

git add . :将文件的修改,文件的新建,添加到暂存区。

git add -A :将文件的修改,文件的删除,文件的新建,添加到暂存区。

# 添加每个变化前,都会要求确认
# 对于同一个文件的多处变化,可以实现分次提交
$ git add -p

# 删除工作区文件,并且将这次删除放入暂存区
$ git rm [file1] [file2] ...

# 停止追踪指定文件,但该文件会保留在工作区
$ git rm --cached [file]

# 改名文件,并且将这个改名放入暂存区
$ git mv [file-original] [file-renamed]

四、代码提交


# 提交暂存区到仓库区
$ git commit -m [message]

# 提交暂存区的指定文件到仓库区
$ git commit [file1] [file2] ... -m [message]

# 提交工作区自上次commit之后的变化,直接到仓库区
$ git commit -a

# 提交时显示所有diff信息
$ git commit -v

# 使用一次新的commit,替代上一次提交
# 如果代码没有任何新变化,则用来改写上一次commit的提交信息
$ git commit --amend -m [message]

# 重做上一次commit,并包括指定文件的新变化
$ git commit --amend [file1] [file2] ...

五、分支


# 列出所有本地分支
$ git branch

# 列出所有远程分支
$ git branch -r

# 列出所有本地分支和远程分支
$ git branch -a

# 新建一个分支,但依然停留在当前分支
$ git branch [branch-name]

# 新建一个分支,并切换到该分支
$ git checkout -b [branch]

# 新建一个分支,指向指定commit
$ git branch [branch] [commit]

# 新建一个分支,与指定的远程分支建立追踪关系
$ git branch --track [branch] [remote-branch]

# 切换到指定分支,并更新工作区
$ git checkout [branch-name]

# 切换到上一个分支
$ git checkout -

# 建立追踪关系,在现有分支与指定的远程分支之间
$ git branch --set-upstream [branch] [remote-branch]

# 合并指定分支到当前分支
$ git merge [branch]

# 选择一个commit,合并进当前分支
$ git cherry-pick [commit]

# 删除分支
$ git branch -d [branch-name]

# 删除远程分支
$ git push origin --delete [branch-name]
$ git branch -dr [remote/branch]

六、标签


# 列出所有tag
$ git tag

# 新建一个tag在当前commit
$ git tag [tag]

# 新建一个tag在指定commit
$ git tag [tag] [commit]

# 删除本地tag
$ git tag -d [tag]

# 删除远程tag
$ git push origin :refs/tags/[tagName]

# 查看tag信息
$ git show [tag]

# 提交指定tag
$ git push [remote] [tag]

# 提交所有tag
$ git push [remote] --tags

# 新建一个分支,指向某个tag
$ git checkout -b [branch] [tag]

七、查看信息


# 显示有变更的文件
$ git status

# 显示当前分支的版本历史
$ git log

# 显示commit历史,以及每次commit发生变更的文件
$ git log --stat

# 搜索提交历史,根据关键词
$ git log -S [keyword]

# 显示某个commit之后的所有变动,每个commit占据一行
$ git log [tag] HEAD --pretty=format:%s

# 显示某个commit之后的所有变动,其"提交说明"必须符合搜索条件
$ git log [tag] HEAD --grep feature

# 显示某个文件的版本历史,包括文件改名
$ git log --follow [file]
$ git whatchanged [file]

# 显示指定文件相关的每一次diff
$ git log -p [file]

# 显示过去5次提交
$ git log -5 --pretty --oneline

# 显示所有提交过的用户,按提交次数排序
$ git shortlog -sn

# 显示指定文件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修改过
$ git blame [file]

# 显示暂存区和工作区的差异
$ git diff

# 显示暂存区和上一个commit的差异
$ git diff --cached [file]

# 显示工作区与当前分支最新commit之间的差异
$ git diff HEAD

# 显示两次提交之间的差异
$ git diff [first-branch]...[second-branch]

# 显示今天你写了多少行代码
$ git diff --shortstat "@{0 day ago}"

# 显示某次提交的元数据和内容变化
$ git show [commit]

# 显示某次提交发生变化的文件
$ git show --name-only [commit]

# 显示某次提交时,某个文件的内容
$ git show [commit]:[filename]

# 显示当前分支的最近几次提交
$ git reflog

八、远程同步


# 下载远程仓库的所有变动
$ git fetch [remote]

# 显示所有远程仓库
$ git remote -v

# 显示某个远程仓库的信息
$ git remote show [remote]

# 增加一个新的远程仓库,并命名
$ git remote add [shortname] [url]

# 取回远程仓库的变化,并与本地分支合并
$ git pull [remote] [branch]

# 上传本地指定分支到远程仓库
$ git push [remote] [branch]

# 强行推送当前分支到远程仓库,即使有冲突
$ git push [remote] --force

# 推送所有分支到远程仓库
$ git push [remote] --all

九、撤销


# 恢复暂存区的指定文件到工作区
$ git checkout [file]

# 恢复某个commit的指定文件到暂存区和工作区
$ git checkout [commit] [file]

# 恢复暂存区的所有文件到工作区
$ git checkout .

# 重置暂存区的指定文件,与上一次commit保持一致,但工作区不变
$ git reset [file]

# 重置暂存区与工作区,与上一次commit保持一致
$ git reset --hard

# 重置当前分支的指针为指定commit,同时重置暂存区,但工作区不变
$ git reset [commit]

# 重置当前分支的HEAD为指定commit,同时重置暂存区和工作区,与指定commit一致
$ git reset --hard [commit]

# 重置当前HEAD为指定commit,但保持暂存区和工作区不变
$ git reset --keep [commit]

# 新建一个commit,用来撤销指定commit
# 后者的所有变化都将被前者抵消,并且应用到当前分支
$ git revert [commit]

# 暂时将未提交的变化移除,稍后再移入
$ git stash
$ git stash pop

十、其他


# 生成一个可供发布的压缩包
$ git archive

汇总表:

git init # 初始化本地git仓库(创建新仓库)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xxx” # 配置用户名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xxx@xxx.com” # 配置邮件
git config –global color.ui true # git status等命令自动着色
git config –global color.status auto
git config –global color.diff auto
git config –global color.branch auto
git config –global color.interactive auto
git config –global –unset http.proxy # remove proxy configuration on git
git clone git+ssh://git@192.168.53.168/VT.git # clone远程仓库
git status # 查看当前版本状态(是否修改)
git add xyz # 添加xyz文件至index
git add . # 增加当前子目录下所有更改过的文件至index
git commit -m ‘xxx’ # 提交
git commit –amend -m ‘xxx’ # 合并上一次提交(用于反复修改)
git commit -am ‘xxx’ # 将add和commit合为一步
git rm xxx # 删除index中的文件
git rm -r * # 递归删除
git log # 显示提交日志
git log -1 # 显示1行日志 -n为n行
git log -5
git log –stat # 显示提交日志及相关变动文件
git log -p -m
git show dfb02e6e4f2f7b573337763e5c0013802e392818 # 显示某个提交的详细内容
git show dfb02 # 可只用commitid的前几位
git show HEAD # 显示HEAD提交日志
git show HEAD^ # 显示HEAD的父(上一个版本)的提交日志 ^^为上两个版本 ^5为上5个版本
git tag # 显示已存在的tag
git tag -a v2.0 -m ‘xxx’ # 增加v2.0的tag
git show v2.0 # 显示v2.0的日志及详细内容
git log v2.0 # 显示v2.0的日志
git diff # 显示所有未添加至index的变更
git diff –cached # 显示所有已添加index但还未commit的变更
git diff HEAD^ # 比较与上一个版本的差异
git diff HEAD — ./lib # 比较与HEAD版本lib目录的差异
git diff origin/master..master # 比较远程分支master上有本地分支master上没有的
git diff origin/master..master –stat # 只显示差异的文件,不显示具体内容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ssh://git@192.168.53.168/VT.git # 增加远程定义(用于push/pull/fetch)
git branch # 显示本地分支
git branch –contains 50089 # 显示包含提交50089的分支
git branch -a # 显示所有分支
git branch -r # 显示所有原创分支
git branch –merged # 显示所有已合并到当前分支的分支
git branch –no-merged # 显示所有未合并到当前分支的分支
git branch -m master master_copy # 本地分支改名
git checkout -b master_copy # 从当前分支创建新分支master_copy并检出
git checkout -b master master_copy # 上面的完整版
git checkout features/performance # 检出已存在的features/performance分支
git checkout –track hotfixes/BJVEP933 # 检出远程分支hotfixes/BJVEP933并创建本地跟踪分支
git checkout v2.0 # 检出版本v2.0
git checkout -b devel origin/develop # 从远程分支develop创建新本地分支devel并检出
git checkout — README # 检出head版本的README文件(可用于修改错误回退)
git merge origin/master # 合并远程master分支至当前分支
git cherry-pick ff44785404a8e # 合并提交ff44785404a8e的修改
git push origin master # 将当前分支push到远程master分支
git push origin :hotfixes/BJVEP933 # 删除远程仓库的hotfixes/BJVEP933分支
git push –tags # 把所有tag推送到远程仓库
git fetch # 获取所有远程分支(不更新本地分支,另需merge)
git fetch –prune # 获取所有原创分支并清除服务器上已删掉的分支
git pull origin master # 获取远程分支master并merge到当前分支
git mv README README2 # 重命名文件README为README2
git reset –hard HEAD # 将当前版本重置为HEAD(通常用于merge失败回退)
git rebase
git branch -d hotfixes/BJVEP933 # 删除分支hotfixes/BJVEP933(本分支修改已合并到其他分支)
git branch -D hotfixes/BJVEP933 # 强制删除分支hotfixes/BJVEP933
git ls-files # 列出git index包含的文件
git show-branch # 图示当前分支历史
git show-branch –all # 图示所有分支历史
git whatchanged # 显示提交历史对应的文件修改
git revert dfb02e6e4f2f7b573337763e5c0013802e392818 # 撤销提交dfb02e6e4f2f7b573337763e5c0013802e392818
git ls-tree HEAD # 内部命令:显示某个git对象
git rev-parse v2.0 # 内部命令:显示某个ref对于的SHA1 HASH
git reflog # 显示所有提交,包括孤立节点
git show HEAD@{5}
git show master@{yesterday} # 显示master分支昨天的状态
git log –pretty=format:’%h %s’ –graph # 图示提交日志
git show HEAD~3
git show -s –pretty=raw 2be7fcb476
git stash # 暂存当前修改,将所有至为HEAD状态
git stash list # 查看所有暂存
git stash show -p stash@{0} # 参考第一次暂存
git stash apply stash@{0} # 应用第一次暂存
git grep “delete from” # 文件中搜索文本“delete from”
git grep -e ‘#define’ –and -e SORT_DIRENT
git gc
git fsck
参考:
https://git-scm.com/docs/git-add
https://www.ruanyifeng.com/blog/2015/12/git-cheat-sheet.html
https://gist.github.com/guweigang/9848271#file-git_toturial

自己理解:

编写前

Git checkout  liangchen

#先拉去远程分支代码

Git pull origin liangxianchen:liangxianchen

Git add 我改过的代码文件  #只提交自己该过的代码

Git commit -m

Git push origin liangchen:liangxianchen(从liangchen本地分支推送到liangxianchen远程分支)

编写代码

如果想回推代码在没有提交前

Git status

git diff 被修改的文件名

就可以看到被修改过的原始内容

Git 出现!reject的情况

解决办法:首先将本地修改的文件备份,然后强制让远程文件覆盖本地仓库文件

Git fetch –all

Git reset –hard origin/liangxianchen

当删除本地文件后,如何与远端同步?

首先不能直接在本地按del键删除,这样对远端没有任何影响,必须使用git rm filename 命令删除,其次,删除完之后,git commit -m “delete filename” 一下,最后 git push就OK了

python 多个解释器如何切换和安装包

今天遇到一个问题,在linux里有好几个python解释器

/bin/python3

/usr/bin/python

/bin/python

查看python解释器路径:

通过脚本查看

import sys
import os 
print('当前 Python 解释器路径:')
print(sys.executable)

如果需要修改默认Python解释器:
默认的python解释器是python3.6或者python2.7,反正不是我们刚下载下来的python3.7。为把默认的python解释器改为python3.7,我们进行如下操作:

cd /usr/bin
sudo rm /usr/bin/python #删除原有的python连接文件
sudo ln -s /usr/bin/python3.7 python #建立指向python3.7的连接

将包安装到指定python解释器:

用pip命令把python包安装到指定目录:

sudo pip install numpy –target=/usr/local/lib/python2.7/site-packages